提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影迷的朝聖地好萊塢,世界上第一個主題樂園迪士尼樂園,天使之城洛杉磯等等。但是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旅遊景點同樣是我們去美國旅遊值得選擇的目的地,下面就由Hopetrip旅遊網的小編帶你一起體驗一下。
蒙特雷(Monterey)是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一座風景優美的海濱小鎮,自然風光格外美麗,令無數遊人流連忘返。盡管,寧靜迷人的蒙特雷有著加利福尼亞州“第一城”(California''''s “First” City)的美譽,但整座小城並沒有留下太多的歷史名勝和人文遺跡。來自太平洋蒙特雷灣(Monterey Bay)的徐徐海風似乎將那些悠遠而朦朧的記憶悄悄吹散,然而為數不多的蒙特雷歷史古跡依舊在倔強而靜默地守候著,試圖喚醒人們對加利福尼亞州這座古都的風雨記憶。
1602年西班牙商人塞瓦斯蒂安•比斯卡伊諾(Sebastian Vizcaino)第一次踏上蒙特雷半島,並用當時新西班牙總督蒙特雷伯爵的姓氏正式命名。隨後,不少西班牙和墨西哥人居住於此。1770年,蒙特雷郡正式成立,並在1777年至1846年一度成為阿爾塔加利福尼亞州首府墨西哥和西班牙的所在地。1846年美墨西戰爭爆發後,加州成為美國的一部分,蒙特雷也隨之歸屬美國。此時的蒙特雷小城已經建有加州第一個劇場、公共圖書館、政府資助的學校、印刷機和報紙等現代化設施。自19世紀後期,城市和周邊地區吸引了許多藝術家、畫家、音樂家和作家。一些風格獨特的藝術家和作家也曾住在這座迷人而又寧靜的小城裏尋找靈感,中國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就曾在蒙特雷半島的卡梅爾海濱小鎮居住長達7年之久。如今,作為現代文化名城的蒙特雷擁有許多文學名勝古跡,一些著名的歷史和自然景觀散落其間,默默述說著蒙特雷的過去。
一、蒙特雷泥磚民居(Monterey Adobes) 在蒙特雷著名的罐頭工廠街(Cannery Row)海濱區由加利福尼亞州早期市中心泥磚民居和罐頭廠歷史建築,以及有關早期移民、藝術家、作家和政治人物跌宕起伏的傳奇故事編織成一塊五彩繽紛的加州織錦。蒙特雷幹曬泥磚民居已有兩三百年的歷史,大部分已經消失不見,一些歷史悠久的泥磚房如同驕陽下的藝術品,藏匿在偏遠而又靜謐的花園中,依然散發出獨特的光芒,吸引著人們的腳步。 這些充滿魅力的歷史遺跡可追溯到18世紀至19世紀中期的墨西哥時代。當時居住在蒙特雷的墨西哥人就地取材,使用泥土、稻草梗、水攪合,用木模壓出,曬幹後成為“幹曬泥磚”(墨西哥人稱之為“Adobe”)作為建築材料使用。由於蒙特雷及其附近廣闊地區缺乏雨水,用幹曬泥磚建造而成的“幹打壘”民居不會被沖刷倒坍,幾十年、上百年,甚至幾百年,那些線條簡單而圓潤的幹曬泥磚房始終屹立不倒。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泥磚房年久失修,由於缺乏管理和維護,開始雕零,頹敗的建築物比比皆是。蒙特雷歷史和藝術協會(Monterey History and Art Association)長久以來一直致力於重振這些來自蒙特雷墨西哥時代的歷史民居,包括當時最原始的家具和內部裝飾,甚至還修護了民居周圍的古老花園,旨在繼承和發揚民居傳統。一些修復完好的幹曬泥磚房重新得以啟用,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又回到人們的視野中,成為節日裏獨具特色的歷史名跡。尤其在一年一度的聖誕節節日裏,黃色土磚民居的走廊掛滿了墨西哥傳統聖誕燈,墨西哥巧克力熱飲散發出的迷人芳香彌漫在整個空氣當中,恍惚間穿越百年滄桑,回到那個古老而又質樸的時代。 1.古柏--莫裏拉屋(Cooper-Molera Adobe):始建於19世紀20年代,此後經過多次改造直至1900年,這裏是古柏家族三代居住的地方。如今這裏建有遊客中心和一家出售古代珍寶的商店。歷史悠久的古柏--莫裏拉屋前後還有一片非常漂亮的花園,在陽光的照耀下,透露出非凡的古典氣息。 2.索貝瑞納斯家族屋(Casa Soberanes):這是一座1830年就已建成的墨西哥殖民時代的泥磚民居,1922年被索貝瑞納斯家族購為住宅。整座建築十分精致,內部裝飾有保存相當完美的古董家具、藝術作品和銀器。 3.瑟拉諾屋(Casa Serrano):這是1840年由墨西哥的愛爾蘭裔美國人約翰•章柏林(John Chamberlain)建造的一棟泥磚建築,距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1846年被身為教師的瑟拉諾買下。與此同時,美國國旗在蒙特雷海關大樓(Custom House)升起,這座美麗的建築成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第一所學校,這也是蒙特雷歷史與藝術協會預定創立的地址。今天,瑟拉諾屋每周周六定時開放,供公眾免費參觀。 “歷史之路”是蒙特雷歷史資源最為豐富和集中的地方,在這條兩英裏長的古蒙特雷(Old Monterey)小徑上保留著西班牙與墨西哥統治時期的古代建築,以及加州誕生後的一些舊時場景。“歷史之路”以海關(Custom House)為起點,穿過海關廣場(Custom House Plaza)可以看到太平洋之屋(Pacific House)。在斯科特大街(Scott St.)上則坐落著黃金屋(Casa del Oro)、第一劇場(First Theater)等歷史建築。從太平洋大街(Pacific St.)往北途徑友好廣場(Friendly Plaza),在廣場周圍有1849年召開加州制憲會議的科爾頓廳(Colton Hall)以及旁邊花崗巖建造的蒙特雷舊監獄(Old Jail)。沿著友好廣場東側一路前行,還可以看到許多著名的歷史建築,在路的盡頭便是大家所熟知的《金銀島》作家史蒂文森居住過的地方。走在“歷史之路”上,仿佛在時空中穿梭,蒙特雷的歷史一幕幕呈現眼前。
1.皇家普西迪基地教堂(Royal Presidio Chapel) 1770年6月3日由賽拉神父(Junipero Serra)創建的皇家普西迪基地教堂(Royal Presidio Chapel)不僅是蒙特雷最古老的歷史建築,也是加州最古老的、持續提供敬拜服務的教堂,更是全加州從早期西班牙統治的加利福尼亞時期留下的唯一一座教堂,至今仍位於蒙特雷的普西迪基地原址上。 教堂最初的建材由木塊與泥漿混合而成,上面加蓋茅草屋頂。1789年一場火災將這座教堂化為灰燼。1794年新的石造教堂終於完工,至今仍在使用。當時的教堂是全加利福尼亞第一棟由專業建築師設計的建築,設計原圖現在仍保存在墨西哥城。普西迪基地教堂原本為西班牙國王建造,作為加利福尼亞總督的皇家教堂,因此大量采用充滿西班牙王室氣息的紅色、綠色和金色作為裝飾,教堂裏還存放著1794 年西班牙時代的原始聖水(fonts)。今天,透過內墻透明的內嵌依稀可見原有的哥林多式拱形與廊柱設計以及墨西哥時代的灰色印記。1834年加州所有的傳教教堂平民化,普西迪基地教堂被更名為聖卡洛斯(San Carlos)成為當地民眾的敬拜教堂。教堂側門出口與前門外的鋪石路面上標有1772年的原泥磚教堂遺跡、最初的神父休息室、圍墻以及其他來自蒙特雷第一間普西迪基地時代的歷史遺跡。如今皇家普西迪基地教堂被列為美國國家古跡(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附近的皇家普西迪紀念中心(Royal Presidio Heritage Center)中存放著關於這座古老教堂的風雲變化。 2.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之家(Robert Louis Stevenson House) 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之家前身為蒙特雷法國大酒店(French Hotel),是一段傳奇文學愛情故事的發生地。著名荒島文學作家史蒂文森(Stevenson)在法國時曾與一位名叫範妮•奧斯本(Fanny Osbourne)陷入愛河,為了追求心愛的女人,史蒂文森搬到了蒙特雷的法國大酒店,全心全意守候,直到範妮與她的丈夫離婚,兩個相親相愛的人最終走到了一起。此後,史蒂文森夫婦一起環遊世界,直到14年後史蒂文森不幸去世,為這段癡心愛戀畫下句點。史蒂文森曾在隨筆《舊太平洋之都》(The Old Pacific Capital)中詳細描述了他在蒙特雷及附近地區的經歷與生活。許多學者認為蒙特雷激發了他創作小說《金銀島》(Treasure Island)的靈感,最終成就一代文學巨豪。 3. 科爾頓廳(Colton Hall ) 科爾頓廳是加利福尼亞州的誕生地,這裏曾經舉辦過第一屆加利福尼亞州憲法大會(California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雖然這棟兩層樓的建築在今天看來相當平淡無奇,然而在剛竣工時,科爾頓廳卻是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以西最大的公共建築物。這座新英格蘭式的石砌建築,與蒙特雷舊市區白粉色的西班牙式泥磚屋風格迥異。當美國在1846年從墨西哥手中取得加利福尼亞時,海軍牧師華特• 科爾頓(Walter Colton)擔任舊首府蒙特雷的阿爾克達官(Alcalde)。根據科爾頓的理想,他想在蒙特雷建造一個市政廳和學校,由於沒有足夠的資金,他不得不想盡辦法。最終解決辦法是,向“罪人”(賭徒、酒販和酗酒的市民)收取課稅,將稅金直接納入建設基金中。並且讓犯法之徒充當建築工人,作為對他們的懲罰。這樣一來不僅降低了建築成本,還找到了所需要的工人。同時,他還雇用了經驗豐富的石匠與木匠。1849年竣工時,科爾頓稱贊道“它雖然不是美國公共建築中富麗堂皇的典範,但是在加利福尼亞,卻堪稱無以倫比的建築”。 現代小說大師、諾貝爾文學獲得者約翰•斯坦貝克( John Steinbeck)曾寫過一部著名的小說《罐頭廠街》,講述了一群遠離現實生活、沒有理想、沒有追求、由自在生活著的人們,他們是科學家、商人、流浪漢和妓女們,他們互相為鄰,詩意地棲居在罐頭廠街上。而這條街的原型正是當時蒙特雷的一條海景大街。
那時蒙特雷附近海域的沙丁魚十分豐富,甚至贏得了“世界沙丁魚首府”的美名,促進了當地沙丁魚罐頭業的興起。最早進行所謂“商業”捕魚的是蒙特雷的原住民——拉姆森人(Rumsien)。遠在五千年前,這些愛好和平的人們就已經沿著今天的罐頭廠街捕食鮑魚、沙丁魚、小銀魚和石斑魚。1958年海景大街被正式稱作罐頭廠街,一直持續至今。罐頭廠街上的第一家罐頭廠是“太平洋共同魚市公司”(Pacific Mutual Fish Company),這家公司將三文魚和鮑魚做成罐頭,銷往世界各地。20世紀50年代初期,由於海洋溫度改變影響了沙丁魚食物,以及其他環境因素包括過度捕魚等,造成捕漁業的突然蕭條,直接摧毀了當地的漁業經濟。最後一家罐頭廠後來裝罐的是鯖魚和魷魚,也在1973年關閉。由於對海洋生物的保護工作,加州沙丁魚數量漸漸恢復。今天,在蒙特雷海灣,人們又可以捕獲沙丁魚和其他魚類了。
小小的蒙特雷就有這麽多好玩的地方,看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旅遊真是值得一去,更多關於美國旅遊線路,美國旅遊資訊閱讀登陸http://www.usonetrip.com
然而老罐頭廠街已經不復存在,包括斯坦貝克筆下關於魚蝦和飼料的腥臭味、一天可以工作長達十六個小時的切割工和搬運工、酒鬼、睡在空地排水管道裏的流浪漢、妓女。現在留下來的,更多的是曾在這裏生活過的人們的集體回憶,許多遊客為尋找舊夢而來。沿著罐頭廠街,依然可以看到位於罐頭廠街800號舉世聞名的太平洋生物實驗室(Pacific Biological Laboratories)(又稱愛德華•F•瑞克特(Edward F. Ricketts)實驗室),以及實驗室街對面的僅存的三座矮小的工人房,再過去便是著名的麥可比海灘(McAbee Beach)。這裏的每個景點都有自己的故事,向人們訴說著罐頭廠街引人入勝的過去。
精彩文章來源於http://www.usonetrip.com美國華人旅行社,Hopetrip旅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