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雖小,但在汗青長河裏卻出現出很多的汗青名人:譜寫《黃河大合唱》的冼星海,撰寫《盛世危言》的鄭觀應,主持虎門禁煙的林則徐,抗戰時代將領葉挺。這些名人,都是每一段汗青時代中的主要人物,他們在澳門遺留的陳跡,值得我們去感受。
冼星海的童年事月
下環街在媽閣北面,昔為北灣的一部門,故稱下環。中國有名作曲家冼星海在澳門出身,成擅長澳門下環街的一個窮苦家庭,父親早逝,由母親獨力撫育長大,借居於外祖父家,在澳門渡過短暫的童年。
澳門當局為了紀念這位在澳門出身的巨大民族音樂家,將處於澳門半島上一條長450米的途徑,定名為冼星海大馬路。
鄭觀應與鄭家大屋
鄭家大屋由鄭觀應父親籌建,其建築可追溯到1869年,後經鄭觀應及其兄弟陸續建築,鄭觀應亦有供給建築鄭家大屋的經費,異日後更久居於此。1886年,鄭觀應回到了在澳門龍頭左巷的鄭家大屋,並在此撰寫了影響深遠的《盛世危言》。
鄭觀應在澳門的舊居“鄭家大屋”是澳門汗青城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鄭家大屋主建築面向內港,占地4000平方米,是一座嶺南派院落式大宅,由多座分歧作風建築及開放空間構成。澳門特區當局歷經多年完成修葺鄭家大屋,2010年正式對外開放。
免費入場
地點:澳門媽閣街龍頭左巷10號
巴士路線:18、28B
開放時光:禮拜一至禮拜二、禮拜四至禮拜日;逢禮拜三歇息,"大眾,"假期除外(10:00-18:00)。
孫中山的借世之道
澳門是國父孫中山從小熟習的地盤,是孫中山孕育革命思惟的發源地,也是他將西醫技巧傳入中國的窗口。
處於文第士街的國父紀念館,是一座3層樓高的伊斯蘭教式建築。1932年起,孫中山之子與孫中山原配夫人盧慕貞在此棲身。直到盧慕貞在1952年去世。1958年該館易名為國父紀念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