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母親手做的回憶小吃——蝦猴】 學名為『蝦蛅』,是鹿港特產,常裝在小籃中兜售。蝦猴長相奇特,頭部像【螻蛄】台語為肚猴,尾部像蝦,可能因此而得名。 蝦猴用鹽滷過後呈紅色,非常鹹,因此當地流傳一句諺語一只『蝦猴配三碗粥』。以前是窮人家的鹹菜肴,今天因不易挖取,身價暴漲。農歷三、五、七、九月是產卵期,味道最甘醇。 【戲說蝦猴的歷史淵源】 清光緒三年(西元1877年),福建泉州人黃仕元先生,於同治年間(西元1862~1874年)來臺應試,後來留在鹿港經營生意,剛開始為米商,商號“泰豐堂”。由於黃仕元先生愛好詩詞,每在閑暇之餘邀地方名人雅士聚會,吟詩作對,因其廚房師傅制作的泉州糕點,精致美味,於是有人建議黃仕元先生經營糕餅鋪,逐成立“玉珍齋”餅鋪。 一般來說,其糕餅可分為: 糕:以米或豆粉磨成細粉,拌入白糖、香料及其他佐料壓制而成,如“鳳眼糕”、“綠豆糕”、 “花生糕”、“雪片糕”、“杏仁糕”、“冬瓜糕”等。綠豆糕是采用綠豆去谷炒熟磨粉做為主要原料而制成,與某些商店用綠色染料豆粉制作有所不同。 餅:以面粉當皮,加上其他餡制而成,如“牛舌餅”、“蒜茸餅”、“水晶餅”、以及“鳳梨酥”、“蛋黃酥”等等。其中的牛舌餅,乃鹿港最具代表性傳統糕餅,以高筋面粉、純麥芽、粗砂糖和鹽制而成,皮酥、餡軟,爽口不膩,與宜蘭脆硬的牛舌餅,有截然不同的口味。 米老:將芋頭粉和糯米混合搓揉發酵後,放入鍋中炸,在外表裹上麥芽並黏上米、麻、杏仁和花生等,如“豬油米老”。傳統吃法,放在碗中壓碎後,再泡開水,別有一番滋味。 酥:以面粉加糖配合其他佐料,再行油作,如“口酥餅”、“菜頭酥”、“紅米老酥餅”。其中紅米老酥餅(四川芋頭又稱紅米老),紅米老是紅化鮮米老的縮寫,外層為紅米老加入特制的酥皮配料,內餡是以芋頭為餡料,主要是靠芋頭的甘甜口感和濃郁的香味制成,故稱紅米老酥餅。 更多台灣行程線路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