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在三四十年前,台灣有一位姓許的師傅,他品嘗了一種名叫“雞肝板”的點心後,覺得口味很特別,於是回家研究改良,終於制成了一種令他更加滿意的點心。但如何給這種點心取個新的名字呢?他想來想去沒想出來。有一天,他忽然發現新的點心怎麽看怎麽像棺材,於是就決定命 名為“棺材板”。或許由於制作特別、口味特殊,加上名稱的“怪”與“邪”,最後這種點心受歡迎的程度,遠遠超過了“雞肝飯”,成為台南至今盛行的獨特小吃。做法:首先將厚片土司炸到金黃色後撈起,中間挖空再放入雞肉、豌豆、蘿蔔和墨魚等以高湯煮成再用些牛奶芶欠,再放上土司的蓋子即成為美味可口的棺材板。 棺材板是台灣的經典名小吃,出自於台南。傳統的做法是:取土司約9CM,用刀挖空,底和四圍勿割破,四圍厚1.5-2CM,底可稍厚,放入180度酥油中炸至變色濾油即可。將洗凈切好的豬肝片、鮮姜片、洋蔥、柿椒拌同多種多樣的配料,如臘腸片、年糕片等一同爆炒,然後裝入炸好的土司盒中,再蓋上炸好的土司片蓋住上桌待客,由於土司面包的外形和炸制過的色澤狀似台灣南部的松木棺材,食客們又灰謔的這道美食稱之為棺材板。 現在這道美食又有了創新,在傳統風味之外,也可將新鮮水果丁和乳酪丁一同入油鍋炸制,熟即可濾油,裝入土司盒中,撒上少許糖粉,或淋上少許沙律醬,即成一道中西合壁的風味美食。
棺材板是台南市有名的小吃之一。由名喚許六一的先生發明的。有些店家為求吉利,將其改稱為官財板。棺材板的前身是用西式酥盒加上雞肝等中式配料做成的。一開始不稱棺材板,而為雞肝板。據聞某日,台灣大學考古隊來到這家點心店品嘗雞肝板。在茶余飯後,考古隊與許六一先生閑聊之際,一位教授忽然說:“這雞肝板外形很像我們正在挖掘的石板棺呢!”。而生性樂觀開朗的許六一先生聽完後,便爽朗地回答:“那從此我的雞肝板就命名為棺材板吧!”。因此,這個有點聳人聽聞的名號“棺材板”便取代了雞肝板的稱號。而由於形狀和偏甜的口味都很特殊,使得棺材板一炮而紅,遂成台南著名小吃之一,在沙卡裏巴或赤崁樓附近皆有攤販。但事實上棺材板口味較油膩,銷售以觀光客為大宗,本地人不常食用。
更多台灣行程線路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