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巴斜港,已有350多年汗青,是澳門旅行最為眾熟習的標記,是聖保祿教堂前壁的遺址。"三巴"是"聖保祿"的譯音,又因教堂前壁遺址貌若中國傳統的牌樓,以是稱大三巴牌樓。
東望洋炮台處於澳門半島的最高點,建於十七世紀。炮台上的小聖堂──聖母雪地殿教堂──約建於1622年,具備十七世紀葡國修院的修建特點。經由1996年的補葺,規復了聖堂和廳院的原貌。補葺過程當中,在墻壁上發明被籠罩了好久的壁畫,這些壁畫糅合了中西文化的特點,具備極高的藝術代價。
澳門漁人船埠是澳門首個主題文化創意文娛旅行綜合體。坐落於外港新填海區海岸,占地跨越111,500平方米,集美食、購物、文娛和主題公園、留宿及會展舉措措施於一體,聯合分歧修建特點及中西文化,務求使澳門旅行旅客沖破地區界線,感受分歧地域的特點。
民政總署大樓是澳門最凸起的葡式修建物。大樓內的市政藏書樓處於二樓,在集會室的閣下。館內有一個室珍藏現代文學作品,報紙及雜誌,安排簡練;尚有兩間閨閣,是仿照葡國科英布拉大學的藏書樓建成的,充足表示出葡國木刻的藝術程度。
由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謀劃興修的媽祖文化村落,其主體修建——天後宮早前舉辦完工慶典。天後宮的修建作風依照中國古修建的傳統規制計劃和制作,是集閩南古修建藝術、宗教、民風、文化、休閑等代價於一身的旅行舉措措施。
議事亭前地占地面積為3700平方米,全部廣場路面由碎石子鋪就,構成海浪形的圖案。廣場周圍的修建物(旅行局、郵政局和善良堂等)屬典範的歐陸修建作風,充斥異國風情。
澳門有兩座四面佛:一座在氹仔澳門跑馬會泊車場的閣下;另外一座在澳食客運船埠鄰近的國際中間內。兩處都吸引了很多善男信女前去跪拜。
一九九九年十仲春二旬日,澳門回歸故國的第一天,由中國國務院贈予的大型鑄銅貼金雕塑"盛世蓮花"於綜藝館前弓足花廣場開幕。"盛世蓮花"主體部門由花莖、花瓣和花蕊構成,共16個造型,采取青銅鍛造,外面貼金,重6.5噸;基座部分由23塊赤色花崗巖相叠構成。雕塑總高6米,花體部分最大直徑為3.6米。
西灣大橋是銜接澳門半島與氹仔島之間的第三座大橋。它不只進一步完美了澳門團體的交通結構,更透過其雙層及地道式計劃,正式的建構起半島與離島之間的全天候交通收集。
處於宋玉生公園和何賢公園止境對開的人工島上。觀音像高20米,由青銅制成,觀音蓮花寶座是一所釋教文化中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