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農曆春節民間習俗介紹: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初四頓頓飽,初五隔開,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請子婿,十二查某子返來拜,十三食暗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燈棚。這是台灣民間流傳的一首「新年歌」。 台灣民間流傳著一首「新年歌」,將農曆正月間的行事以歌謠方式逐日記載下來: ﹝用國語、普通話來說:新年歌的意思如下... 但、讀起來就是缺少押韻!﹞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就睡到飽, 初四每頓飽,初五隔開,初六挑肥, 初七七元,初八完全, 初九天公生日,初十就有得吃, 十一請女婿, 十二女兒回來拜年, 十三吃稀飯配芥菜, 十四結燈彩, 十五上元夜, 十六拆燈棚。 初一元旦,事先就要依據干支找出當年「開 正」的時刻。「開正」的時刻通常很早,有的人家甚至通宵守歲,一等時刻到來,就燃放鞭炮,在神佛前擺上各色「甜料」, 如紅棗、冬瓜糖、花生糖等。全家老幼一同祀神、祭祖,迎接新年的到來。平日信奉某一神祇者,也在春節到所祠之廟燒香禮拜, 稱為「行香」。新正出行,男女必定盛裝,並且要查閱曆書,找出與自己生辰干支相對應的吉利方向,以期新年事事順利。路遇親友時, 則拱手互道「恭喜」。有登門賀年的賓客時,主人要端出各種甜料、甜茶招待,稱為「食甜」。過去的甜料以紅棗、橘子、冰糖、花生、 冬瓜糖及瓜子等四種或六種組成。客人在「食甜」時,也要即興的說些吉祥話,如「吃紅棗,年年好」,「吃甜甜,大賺錢」、 「老康健,食百二」等等。 為了討取新春的吉利, 舊時在台灣也有若干的禁忌要遵守,例如:忌煎粿,為恐將年粿煎焦(台語的「焦」字音同赤貧之「赤」字)。忌打破碗盤,若不慎打破, 則以紅紙包上碎片,新年後丟入河中,口吟「撞破瓷,錢銀一大堆」。蒸年糕時禁用白糖(白色代表喪事),改用紅糖。又忌元旦食粥。 據說只要元旦吃粥,這一年中出門一定會遇到壞天氣。並忌午睡、男子午睡則田壟必垮,女子午睡則土灶必崩。但由於生活型態的改變, 許多的禁忌已逐漸被人忽略了。 初二回娘家,俗傳已嫁的女兒若在正月初一歸寧,會使娘家變窮,所以要到初二才能回娘家,台灣稱為「作客」、 「返外家(娘家)」。作媳婦的一大早就要準備便當(飯盒),偕同女婿、子女回娘家。古時候的習俗,女子無故不得擅自歸寧, 所以初二回娘家時多由娘家兄弟前來迎接。這一道手續在現代已簡化成了電話邀請。「返外家」也不得空手,多半要準備一些禮物, 稱為「伴手」或「等路」。娘家兄弟有子女的,也要贈送紅包。女兒帶回的外孫,則由外家贈送雞腿,或用紅絨繩繫古錢, 掛在外孫的頸上,稱為「結衫帶」這些古俗也早已被紅包所取代。 正月初三,俗稱「赤狗日」,俗信此日不宜外出、宴客。若犯此禁忌,則終生赤貧。 所以經過了初一、初二兩天的忙碌後,大家在初三都會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這一天則在家中賭博取樂。不過, 工商業社會的步調已不及以往的悠閒,許多的公司商號都在初四就開工了。所以民間儘管有「赤狗日」的禁忌, 許多人還是會把握這最後一天的假期外出踏青。舊時的習俗,正月出行經過橋樑,隧道時都要祭橋神,事先準備香及金紙, 到橋頭焚香燒金,祈求橋神保佑出行平安。也有人僅燒香,再將金紙繫上紅絨線,放在橋頭,俗稱「壓金」。今人祭橋神則只是搖下車窗, 將金紙丟在橋上,隨即呼嘯而去,早就失去了那一份恭謹之心。正月初三又是俗傳「老鼠娶親」的日子,入夜以後, 各家各戶都要提早熄燈就寢,並在家中各處撒鹽、米,稱為「老鼠分錢」。 初四接神, 去年臘月廿四日升天奏報的諸神都在初四那天回轉人間。因此要準備牲醴、香燭紙馬迎接諸神下降。俗話說「送神早,接神遲」, 所以接神一般都在午後舉行。由於要準備接神的供品,飯菜特別豐盛,所以才說「初四頓頓飽」。 初五隔開,表示新正暫告一段落。 各商家已正式開張,回復正常營業。 初六挹肥,表示舊時農民於此日開始下田, 準備春耕,挑肥耕種。 初七人日,在台灣並無慶祝人日的習俗。 初九天公生,則是新年以後最隆重的祭典。初八午夜交子時後,全家老幼就要齊聚廳堂, 由長者上香,向天公行三跪九叩之禮。祭祀完畢,還要燒一種特的「天公金」,然後燃放鞭炮。由於拜天公的祭品極為豐盛, 所以到了初十還「有食食」。 十一日是岳父宴請子婿的日子、俗稱「子婿日」。十二日女兒歸寧。連續幾天吃多了大魚大肉, 十三日就來點清淡的稀飯配芥菜。十四日開始結燈棚,新年的歡樂就在元宵燈火的高潮中劃上一個圓滿的句點。 客家人在正月初一的早餐都要吃素。 據說年初一吃一天素等於全年吃素,但是年初一常有親友來訪,光以素食款待也不太方便,後來便簡化成了只吃早齋。初二婦女回娘家時, 照例要帶一些禮物回去孝敬父母。從前時興的「等路」(禮物)是雞腿、綠豆餅及檳榔,近來則改用餅乾、蛋捲、飲料等。初三「送窮鬼」 。以前人認為初三以前掃地、倒垃圾會把財富也都掃出去。所以,一直要到年初三,才將垃圾收拾起來,拿到郊外燒掉,稱為「送窮鬼」, 據說這樣就可以窮去富來。初五「出年架」,表示新年告一段落。初九天公生,當天不得曬衣物,也不能挑肥挑糞,以免褻瀆天公。 初十「水婆生」,當天不能洗衣服。 客家人也有一首新年謠,勾劃出了客家新年的風貌: 「年到初二,食乘把膩膩;年到初三四,人客來來去;年到初五六,有酒又無肉;年到初七八,家家捧粥缽;年到初十邊,依舊同仙般; 年到十五六,食了剩餘肉,耕的耕,讀的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