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17年5月8日電 /美通社/ -- 歐盟 REACH 法規來襲,不少石化或化學廠就該法規對企業的影響尚未有完整的概念,也有些廠商持以拖待變的態度,看別人怎麼做再跟進。但這樣付出的代價可能會讓自己錯過最佳的應變時機,嚴重的話可能面臨2018年後無法順利將產品銷往歐盟,失去一個重要國際市場。
2007 年歐盟開始推行 REACH 法規,2018 年 5 月31 日已是最後截止期限,規定只要在歐盟境內製造或輸入化學物質超過1公噸/年以上,就需要由歐盟境內的進口商或境外的製造商委任唯一代表 (OR) 完成註冊。 奇美實業是台灣最知名的塑化企業之一,西元 1960 年由許文龍先生創立,為台灣第一家壓克力板及 ABS 樹脂生產商,主要產品為塑膠及橡膠等聚合物。累積超過50年的橡塑膠材料生產研發技術,近年來更跨足研發製造光電產業關鍵材料領域,供應導光板、電子化學品與螢光粉等產品,其中ABS樹脂、PMMA樹脂、導光板等三項產品,已成為全球最大供應商。奇美產品輸歐的用途,主要是作為各種商業機械、電子零件及家居用品等產品原料。面對 REACH 的要求,奇美公司從資訊研究到符合 REACH 註冊的要求,過程中也曾經歷不少困難及上下游廠商配合之磨合期。 兩難的決定:自己註冊?還是由別人註冊? 在 REACH 規定中,聚合物的部分需註冊單體,由於奇美需註冊的化學物質相當多,如果皆由奇美直接進行註冊,需負擔的費用可能會非常龐大。但若只有自己符合REACH法規要求,供應鏈不同步,未來在輸歐上還是會有不少問題。選擇要如何註冊變成是一個長遠的決定,未來若更換做法,代價更高。幾經思考後,2007 年當時負責此項業務的品質技術部巫健仲經理在取得高層主管的充份授權支持後,立即著手進行規畫及準備。 問及一個複雜而又影響很大的決策,為什麼當時能這麼快就決定方向,善於分析解決問題的巫健仲透露,高層的支持是一個關鍵:「當時,主管根本没多問 REACH 做了公司會不會虧錢?這個專案會不會成功?註冊失敗了會怎麼樣?只問做這個對社會責任及地球保護有無幫助?……」 這樣的對話高度,讓巫健仲更有信心為 REACH 法規符合性工作跨出第一步。基於多年前對 RoHS 的經驗與了解,評估 REACH 和 RoHS 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全球在安全及社會承諾上的普世價值,即使困難也要著手去做。 供應商的考驗 奇美內部因為有相同的企業文化理念,共識及決策可以很快,但對外部上下游供應商要達成共識恐怕不是一件易事。奇美的 REACH 法規符合性工作之一是希望與供應鏈一起符合 REACH 要求,也就是由上游的原料供應商承擔註冊義務,由上游供應商或其唯一代表開立噸數涵蓋證明,以證明涵蓋其產品輸歐的註冊義務,也能符合奇美國外客戶僅需承擔下游使用者義務的期待。 尋求供應鏈的支持,意味著要開始打一場硬仗及一連串反覆溝通的心理準備。因為每個廠商的態度、制度及責任單位不同,加上大家都不是很了解整體概念,一來一往的溝通過程,常忙得大家人仰馬翻。後來,奇美決定從觀念上和供應鏈有一樣的語言,先溝通 REACH 的精神及共同社會的理念來尋求支持。「若你把 REACH 當成貿易障礙,那你就會有不得不做的壓力;但若覺得這是基於人類健康、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就會有非做不可的使命感,並且覺得符合 REACH 是個神聖的活動來配合。」智權部陳杏枝副理一段話說得鏗鏘有力。 導入供應鏈管理 流程簡化 REACH 繁複的法規動輒牽涉內外不同部門合作,更遑論這麼多的供應商要如何同時管理。從採購到品管到業務面,並非每個人都能輕易了解。奇美於是在 2014 年開始導入德國萊因TUV 的 REACH 供應鏈管理,積極和原料供應商溝通索取噸數涵蓋證明,並委由德國萊因TUV 以中立第三方的角色審核其銷售產品數量、組成資料、供應商證明文件等,除確認產品符合外,也協助業者有系統的整理及保存 REACH 法規的要求資料。德國萊因位於盧森堡的 Luxcontrol 具有 OR 資格,不但可協助系統化的資料保存,以做為未來歐盟查核機構備查,並能以中立第三方角色協助奇美客戶所需的證明文件。 「在供應鏈管理上,我們原本花很多心思在上游溝通,但德國萊因TUV 讓我們的供應鏈溝通變輕鬆了。現在只要供應商或客戶對於 REACH 規範或開立噸數證明不清楚的,我們就叫他們直接去問德國萊因。」陳杏枝副理肯定德國萊因TUV 對奇美 REACH 供應鏈管理的幫助。 有些業內人士誤以為,只要向別人購買有 REACH 註冊的原料,就能以符合 REACH 要求的名義搭便車銷往歐洲。事實上,即使上游廠商所購買的原料已註冊,並無法代表廠商的註冊量就願意涵蓋客戶的使用量,因而衍生出目前註冊碼普遍被濫用的現象。註冊碼被濫用未來可能引發另一種侵權或交易的問題。 REACH 供應鏈管理的效益:共好 奇美回憶起曾經歷很大的挑戰是,當採購單位跟上游製造商要求噸數涵蓋證明時,第一次取得資料已費盡千辛萬苦,結果卻發現,高達九成取得之噸數涵蓋證明仍有很多問題,令採購同仁頓時感到相當洩氣。然而,另一方面也了解到 REACH 計劃不能不做,奇美同仁只好硬著頭皮繼續進行,於是他們決定雙管其下,第一步先加強內部教育訓練。第二,採購單位更積極與上游供應商溝通或尋求替代供應商,在各方努力下,終於在第二年的執行成果上交出100%的符合率。 當奇美最大的歐盟客戶來訪時,本來對於奇美在 REACH 上的符合性有諸多疑慮,但當奇美提出證明,並說明應對 REACH 達成後的現況,客戶於是變得放心採購。另一方面,當奇美找到涵蓋註冊義務的供應商後,後續的計畫執行也變得更容易 -- 這使得奇美供應鏈上下游未來也會因為奇美的銷售管道暢通而受益。 相信就有力量:心態選擇成功 奇美在 REACH 供應鏈管理的成功集結了三方面因素配合:1. 了解 REACH 相關規定,2. 對石化業產品鏈的熟悉,3. 上下游秉持著共識及承諾來執行 REACH;巫健仲經理表示,「奇美的歐洲出口量並非大到一定要自己請一個歐洲當地的 OR,台灣德國萊因是歐洲公司,懂 REACH 規定,也懂我們石化業的語言,又能在地化即時溝通,遠勝於自己訓練一個歐洲人才,還要考慮語言溝通及石化專業等問題。」 「很多廠商其實不清楚 REACH 法規,也從未仔細分析過自己的情況,一旦遇到買方來問,才急著到處尋求協助。」,台灣德國萊因工業服務部負責 REACH 登記註冊的蘇麗芳經理指出。看到奇美第一年的辛苦和第二年的順利作業,她分享 REACH 推動成功的訣竅是,「企業先整理出自己受影響的範圍,例如:產品組成、銷售及原料供應等資料,再與公司內部及上下游廠商間討論,思考自己的未來進入策略,這樣好的開始就已是成功一半了。」 面對困難,能一路選擇正面的態度應對及本著社會理念的初衷,是看清問題後的釋然。奇美深知,身為老字號化工廠,本應了解化學品的各種影響及潛在危害,進而善盡管理化學品的責任。奇美研發總處薛東弼副總經理以經驗分享給其他廠商,「做不做 REACH 其實不應以市場大小來評估企業的參與度,而是應該以企業責任高度來考量,這才是企業文化及精神的展現。」 關於德國萊因的 REACH 服務 德國萊因TUV 提供完整的 REACH 服務,包含 SVHC 測試,唯一代理人 (OR) 服務,REACH 供應鏈管理,及安全資料表 (SDS) 製作服務,能為台灣廠商的 REACH 註冊提供在地語言溝通。位於盧森堡的 Luxcontrol 公司擔任歐盟的唯一代表也是德國萊因集團的分公司之一,可為 REACH 提供長期配合保障與協助。 圖片 - https://photos.prnasia.com/prnh/20170505/1844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