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包括25處歷史建築,並由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於2005年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其中著名的有媽祖廟、大三巴牌坊、東望洋炮台等等...
1.媽閣廟 媽閣廟是澳門現存廟宇中有實物可考的最古老的廟宇,也是澳門文物中原建築物保存至今時間最長的。該廟包括「神山第一」殿、正覺禪林、弘仁殿、觀音閣等建築物。早期稱娘媽廟、天妃廟或海覺寺;後定名「媽祖閣」,華人俗稱「媽閣廟」。 開放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5時 2.港務局大樓 1874年建成,原稱摩爾兵營,俗稱水師廠,由一位意大利人卡蘇杜(Cassuto)設計,是當時由印度來澳的警察的營地,可駐二百多名官兵。現為海事及水務局的辦公大樓。 開放時間外廊:上午9時至下午6時(因工程關係,港務局大樓及外圍長廊區域暫停對外開放。) 3.亞婆井前地 亞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lilau),這裏以前是澳門主要的水源,又靠近內港,是葡人在澳門最早的聚居點之一。澳門葡人民謠說︰喝了亞婆井水,忘不掉澳門;要麼在澳門成家,要麼遠別重來 4.鄭家大屋 鄭家大屋約建於1869年前,是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鄭觀應的故居,是一院落式大宅。建築雖主要以中國形制構建,但卻處處體現中西結合之特色,中式建築手法主要表現於屋頂、樑架結構、內院中多樣的窗戶,還有趟攏門等;而受西方或外國影響的則印證於一些室內天花的處理、門楣窗楣的式樣、檐口線,以及外牆之抹灰。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下午5時30分停止進入參觀,逢星期三休館,公眾假期除外) 5.聖老楞佐教堂 創建於16世紀中葉,是澳門三大古教堂之一。目前的規模形成於1846年。華人稱之為「風順堂」,有祈求「風調雨順」之意。教堂所在的地區昔日是高尚住宅區,所以教堂建築也顯得美侖美奐,教堂外觀的特徵是在歐洲古典式的基礎上帶有巴洛克風格。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五:上午6時30分至傍晚6時30分 星期六及日:上午6時30分至晚上9時 6.聖若瑟修院及聖堂聖若瑟修院於1728年由耶穌會士創辦,在二百多年的辦學過程中,修院培養了許多中國和東南亞各地的教會人才,被老一輩的澳門人稱為澳門天主教的「少林寺」。與修院毗連的聖若瑟修院聖堂於1758年落成,本地人稱它為「三巴仔」,具有巴洛克建築風格特色。 開放時間:聖堂:上午9時至下午6時(修院不對外開放) 7.崗頂前地 崗頂前地古稱磨盤山,該地段雖然不大,但自然環境清幽典雅,人文宗教景觀薈萃,著名的建築物有聖奧斯定教堂、崗頂劇院、聖若瑟修院、何東圖書館等,加上由碎石鋪成的波浪圖案路面,散發着濃郁的歐陸情調。 8.崗頂劇院 原稱伯多祿五世劇院,建於1860年,但當時只建成主體部分,至1873年才加建具新古典主義建築特色的正立面。它是中國第一所西式劇院,供戲劇及音樂會演出之用,也是當年葡人社群舉行重要活動的場所。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逢星期二休息,公眾假期照常開放) 9.何東圖書館大樓 建於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以前,原主人為官也夫人(D. Carolina Cunha)。香港富商何東爵士於1918年購入該大樓,作為夏天來澳門消暑的別墅。逝世後,其後人根據他生前的遺囑,將大樓贈予澳門政府作開設公共圖書館之用。1958年圖書館正式對外開放。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六:上午10時至晚上7時 星期日:上午11時至晚上7時 10.聖奧斯定教堂 由西班牙奧斯定會修士於1591年創建。教堂最初的建築非常簡陋,教士們便用蒲葵葉覆蓋屋頂來遮擋風雨;每當大風吹來,蒲葵葉便隨風飛揚,華人遠遠望去,覺得這情景像龍鬚豎起,就稱教堂作「龍鬚廟」。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11.民政總署大樓(現市政署大樓)民政總署大樓(現市政署大樓)前身為市政廳,建於1784年,後曾多次重修,目前規模是1874年重修時形成的,具有明顯的南歐建築藝術特色。二樓的圖書館於1929年啟用,以葡國瑪弗拉修道院的圖書館(Biblioteca do Convento de Mafra)為設計藍本,裝潢和傢具陳設具有濃厚的古典氣息... 開放時間: 畫廊:上午9時至晚上9時(星期一休息,公眾假期照常開放) 花園:上午9時至晚上9時 12.議事亭前地 本地居民又稱此地為「噴水池」。開埠至今議事亭前地一直是澳門的市中心,兩側建築建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1993年,前地一帶鋪設黑白色碎石地面,並砌成波浪形圖案,襯托周圍顏色鮮艷的文物建築,互相輝映,使前地一帶顯出濃濃的南歐風情。 13.三街會館(關帝廟) 三街會館之所在地原為昔日澳門之繁榮市區「榮寧坊」,故其門前之社壇現仍刻有榮寧社字樣,且有聯云「榮居康樂境,寧享太平年」。會館初設時只是商人議事的場所,後因館中設有關帝神殿及財帛星君殿,祀者日眾,廟宇成為會館的主要功能。 開放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6時 14.仁慈堂大樓 仁慈堂於1569年由澳門首任主教賈尼路創立,負責慈善救濟的工作,故名「仁慈堂」。成立後,仁慈堂開辦了中國第一間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並設育嬰堂、痲瘋院、老人院、孤兒院等機構。仁慈堂大樓修建於18世紀中葉,至1905年形成今天的面貌,具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開放時間:仁慈堂博物館:上午10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30分至5時30分(星期一及公眾假期休館) 票價:仁慈堂博物館:澳門幣5元;學生及65歲以上長者免費 15.大堂(主教座堂) 該堂大約於1622年以三合土建造。主祭壇空間深遠,設計簡單,僅僅以彩色玻璃窗為背景,因為祭壇下面掩埋著16和17世紀的主教和聖徒遺骨,為教堂帶來無限的榮光。 開放時間: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 16.盧家大屋位於大堂巷七號住宅,是澳門著名商人盧華紹(盧九)家族的舊居。據屋內左次間天井檐口的題詩年份顯示,約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落成。盧家大屋是用厚青磚建造的中式兩層建築,是典型的中式大宅,也是晚清時期粵中民居溫婉纖細建築風格的典型。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下午5時30分之後停止入場(逢星期一休館,公眾假期照常開放) 17.玫瑰堂 由聖多明我會(道明會)創建於1587年,是該會在中國的第一所教堂。教堂初時用木板搭建,華人稱之為「板樟廟」。又因教堂供奉玫瑰聖母,故又稱「玫瑰堂」。整座教堂建築富麗堂皇,其巴洛克建築風格的祭壇更是典雅精緻。教堂旁的「聖物寶庫」收藏了三百多件澳門天主教珍貴文物。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18.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天主之母教堂(即聖保祿教堂)正面前壁的遺址。聖保祿教堂附屬於聖保祿學院。該學院於1594 年成立,1762年結束,是遠東地區第一所西式大學。1835年一場大火燒毀了聖保祿學院及其附屬的教堂,僅剩下教堂的正面前壁、大部分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階。自此,這便成為世界聞名的聖保祿教堂遺址。本地人因教堂前壁形似中國傳統牌坊,將之稱為大三巴牌坊。這座中西合璧的石壁在全世界的天主教教堂中是獨一無二的。 開放時間: 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上午9時至下午6時,下午5時30分之後停止入場(逢星期二下午休館,星期二開放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2時,公眾假期照常開放) 大三巴遺址:上午9時至下午6時,下午5時30分停止入場 19.哪吒廟 位於大三巴牌坊後右側,創建於1888年,改建於1901年,廟內供奉哪吒。哪吒廟與周圍建築相比,像一個建築小品,它不和舊城牆及大三巴牌坊競爭墩厚和雄偉,而是通過簡單裝飾材料以不同的虛實對比手法,體現其輕巧別緻的形象。 開放時間: 哪吒廟:上午8時至下午5時 哪吒展館:上午10時至下午6時,下午5時30分停止入場(逢星期三休館,公眾假期照常開放) 20.舊城牆遺址 葡人在澳門建城牆,最早可追溯至明朝隆慶三年(1569年)。從當時澳門城市圖可見,整個澳門城除西部內港外,北部、東部及南部均建有城牆,並於諸要塞處建置炮台,使澳門成為一座軍事防範嚴密的城堡。現存的舊城牆遺址,正是當時所建的一部分。 21.大炮台大炮台創建於1617年,至1626年建成,名為聖保祿炮台,澳門居民多稱為「大炮台」。炮台佔地約一萬平方米,呈不規則四邊形,是當時澳門防禦系統的核心,構成一個覆蓋東西海岸的寬大炮火防衛網。 開放時間: 炮台及花園:上午7時至晚上7時 澳門博物館:上午10時至下午6時,最後進館時間為下午5時30分(逢星期一休館,公眾假期照常開放) 22.聖安多尼教堂 約建於1558至1560年間,是澳門三大古老教堂之一。澳門早期的教堂大多經歷烈火洗禮,聖安多尼堂也不例外,今天我們看到的教堂是1930年重修後的規模。葡人婚禮多在此舉行,華人因此將之稱為「花王堂」 開放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5時30分 23.東方基金會會址 建於18世紀70年代,原址是葡國皇室貴族俾利喇(Manuel Perreira)的別墅。該建築可能是澳門首幢別墅式花園的豪華住宅。20世紀60年代後曾改作賈梅士博物館,現為東方基金會會址。 開放時間: 畫廊: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花園: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 24.基督教墳場 闢於1821年,原稱東印度公司墳場,是澳門第一座基督新教墳場。墳場內的馬禮遜小教堂,是澳門第一座基督教傳道所。造型仿羅馬建築風格,為一座基督教新教教堂在澳門早期的典型實例。 開放時間:上午8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 25.東望洋炮台(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 東望洋炮台(修築於1622 年)位於澳門半島最高峰東望洋山之巔,俯瞰整個半島,炮台上建有一燈塔及小教堂。東望洋燈塔(建於1864年)是中國海岸第一座現代燈塔,其所在地面位置之座標值亦為澳門於世界地圖上之地理定位。 開放時間: 炮台:上午9時至下午6時 聖母雪地殿聖堂:上午10時至下午5時(不准拍照) 燈塔不對外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