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珠海西部的鬥門鎮,因地形如“鬥”而得名。這座低調的小鎮,有著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是宋朝魏王趙匡美後裔的定居地。鬥門鎮不缺歷史古跡,更不缺美食,有求必應的金台寺,日式風情的禦溫泉,還有爽口滑嫩的豆花......而其中最值得去的,是一條清朝古街。這條古街的時光故事,藏在百年老店裏和每一處嶺南騎樓裏。 鬥門古街的歷史 鬥門古街,當地人喜歡稱其為“舊街”,因為比起傳統的古街,這裏的建築風格和樣式更加接近嶺南舊時的模樣。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國門大開,鬥門鎮因地理位置優越,吸引了許多外國人來投資經商,傳教布道。 當時的鬥門古街還只是一片小小的市集,隨著商貿業的蓬勃發展,原本的市集建築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了,於是澳門浸信會的嘉理慰牧師與當地商人合作,設計並規劃了市集街道及沿街騎樓建築,即鬥門古街的前身。 如今的鬥門古街,雖已風光不再,所幸有政府定期修繕維護,大部分建築都保持著原本的模樣,是珠海市保存最為完整的清朝古街道。古街全長500余米,整體呈 T 字形,從街頭走到街尾,只需要10分鐘不到。剛進街口,就能看到一棟建築的二層挑廊中央,用寶藍色染料寫著“鬥門”二字,看來這裏就是曾經的街道起點。 鬥門古街的騎樓 鬥門古街的騎樓保留了清末民初的建築特色,結合了嶺南傳統的騎樓樣式與歐式的繁復花紋,拱形門窗隨處可見,挑廊和房頂雕刻著絢麗的浮雕。這些都是當時在此經商定居的外國商人請設計師建造的,糅合了西方和嶺南的建築元素,充滿歐亞風情。 行走在柱廊間,擡頭便能看到頂部精致的彩繪,每棟騎樓的彩繪都不一樣,特別新奇。街上還有很多竹編的工藝品,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店主現場編織,大秀手藝。 鬥門古街的美食 一百多年過去,鬥門古街漸漸由興轉衰。今天來到鬥門古街,早已沒了當年的繁榮景象,但當年的興盛商鋪,卻保留了不少,隨便進一家商鋪,都是祖傳世家。 - 勝蘭茶樓 勝蘭茶樓便是鬥門當地頗具名氣的老牌商號,從清朝末年直到現在,經久不衰。一進勝蘭,陳皮獨有的清香撲面而來。茶樓布局狹長幽深,前方擺放招牌產品,裏頭飲茶食飯,墨綠色的磚墻搭配店鋪簡介、舊照,頗具年代感。 新會陳皮和柑普茶是勝蘭號的招牌。各個年份的陳皮柑普一字排開,從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一罐罐擺放整齊的柑普茶,宛如展品一般,靜靜地講述著這家百年茶樓的歷史。 柑普茶是江門新會的特產,以新會獨有的大紅柑和雲南普洱茶為原料制成的普洱茶,外表是完整的柑橘模樣,圓滾滾的特別可愛。 - 甜品屋 甜品屋據說是鬥門鎮上第一家豆腐花店,代代相傳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店口擺著一紅一黑兩大菜牌,龍飛鳳舞的字跡蒼勁有力,猜測出自老板之手。 室內裝修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風格,老板娘說自打開店以來就沒怎麽變過,許多東西都是祖傳的寶貝。 店內的甜品種類不多,招牌甜品是豆腐花和芝麻糊。特別是這豆腐花,很多人專程從珠海市區坐兩小時公交,就為了吃上一碗。 端上來的時候,先被分量驚到: 五元一份的豆腐花,用不銹鋼大碗盛著,滿滿當當的,一點也不含糊。溫度剛好,撲面而來的豆香讓人食欲大振,豆花兒嫩滑爽口,吸溜一下入口即化。 芝麻糊也是濃稠飽滿,芝麻糊和糯米糊的比例恰到好處,不會太苦,也保留了淡淡的芝麻香氣。這味道,和小時候在街頭上吃的一模一樣。 - 鹹魚街8號:鬥門人從小吃到大的面館 這家藏在角落的面館名字也同樣有趣,雖然叫鹹魚街八號,賣的東西卻和鹹魚沒有一點關系。八號面館在過去叫做“雄記面館”,也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家業。據說鬥門舊街人,都是吃8號面館長大的,可見這家老店的味道有多吸引人了。掌勺的是老板娘,諾大的砂鍋裏湯水沸騰,濃郁的骨頭湯香味勾人,只見她熟練地拿面、下鍋、撒料、裝盤,動作一氣呵成,祖傳手藝果然名不虛傳。面館的招牌是醬油炒面。用料很足,便宜又大碗,秘制的醬料均勻地滲進每一根面條之中,入口勁道十足,滿口的幸福感,搭配上肥瘦相間的叉燒,令人食欲大開。 鬥門古街的交通方式 1.公交 609、402、k4 路車,南門站下車,步行 360 米可達; 2.公交 415、406、407 路車,鬥門鎮下車,步行 340 米可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