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台亦名“武靈叢台”,相傳建於趙國武靈王時期(公元前325—前299年),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軍隊的戰鬥力大大提高,使趙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趙武靈王建築叢台的目的,是為了觀看歌舞和軍事操演。史載,叢台有天橋、雪洞、妝閣、花苑諸景,結構奇特,裝飾美妙,在當時揚名於列國。
叢台高26米,叢台的第一層是個院落。院內坐北朝南的亭屋叫“武靈館”,西屋為“如意軒”,院中間有“回瀾亭”,為1931年增設。院內台壁上嵌有進士王韻泉和舉人李少安分別畫的“梅”、“蘭”石碣。台的頂部為據勝亭,該亭建於明嘉靖13年(1534年)。為當時據守邯鄲兵備楊彜所築,其意為“據此者勝”。亭上書有“夫妻南北,兄妹沾襟”八字,是傳說《梅開二度》故事中陳杏元和梅良玉分手訣別之外。叢台北面是“七賢祠”。由始建於明代萬歷年間的“三忠祠”和“四賢祠”改建而成。內塑春秋戰國時斯的韓厥、程嬰、公孫杵臼、廉頗、藺相如、趙奢、李牧七位名人塑像。他們都曾為趙國作出過卓著功勛,被稱為”三忠四賢”。七賢祠西面是碑林長廊,內有歷代書法家碑刻數十方,藝術價值頗高,還有中國最大的墓誌銘。
叢台東湖上的望諸榭,是為紀念戰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樂毅而建。公園西部為動物園,北部為各類花圃和遊泳池,東南部為露天劇場和兒童樂園。 |
途徑公交車:1路; 3路; 17路; 22路; 25路; 29路; 33路; 38路; 51路; 66路; 69路; 201路; 203路; 204路; 604路 |
那裏其實還不錯,門票也不錯 |
邯鄲最值得一去的地方,確實很漂亮,保存很完好,歷史感很強,推薦! |
變成一個城市公園了,裏面的武靈叢台也是重建的,和它腳下的七賢祠(碑林在這裏)一起,5塊得票。。。閑逛來看看還行 |
城市公園內的一處現代重修的明代建築而已。 |
古叢台在叢台公園的中央,原是周武靈王所建。叢台本是多個台的意思,但是好像現在只有一個台了。到邯鄲還是可以去看看的。 |
叢台很有名,但經過歷代修葺改建,已經沒什麽古風了。有時間來這裏坐坐還是不錯的。要看原汁原味的趙國遺跡,不妨去趙王城遺址、趙苑公園和趙王陵。 |
一般 作為一個公園還可以 作為一個景點就差點仿古建築 公園裏有草 樹 橋 湖 亭 廊涼風習習 有不少市民在乘涼觀景 |
叢台一般,七賢祠很小,但裏面有塊號稱國內最大的唐碑。 |
建築比較有特色,歷史也蠻悠久的,去之前最好做些功課,對遊覽叢台和對面的七賢祠較有幫助,也就對邯鄲的歷史有了基本的了解 |
叢台高26米,南北皆有門。從南門拾級而上,東墻有“滏流東漸,紫氣西來”八個古體大字,正門外有郭沫若1961年秋登臨叢台時題寫詩句的碑刻。從北門沿著用磚和條石鋪成的踏道,步步登高跨過門檻,迎門而立的碑刻,正面刻有清代乾隆皇帝《登叢台》的一首律詩,背面是他的古風《邯鄲行》詞。叢台的第一層是個院落。院內坐北朝南的亭屋叫“武靈館”,西屋為“如意軒”,院中間有“回瀾亭”,為1931年增設。院內台壁上嵌有進士王韻泉和舉人李少安分別畫的“梅”、“蘭”石碣。叢台的二層坐北朝南的圓拱門門楣上,寫有“武靈叢台”四個古體黑字,門裏邊還刻有“夫妻南北,兄妹沾襟”的朱紅大字,流傳很久的“忠孝節義二度梅”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進圓拱門,有個建築精美的小涼亭,紅柱碧瓦,畫棟雕梁,重檐獸角。再上三級台階,推開紅色雕花木門,進入約一間屋大小的方形亭間,面對古色古香的石桌、石墩,很像是撩袍端帶的帝王將相剛剛離去。 |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