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化寺是五台山建造時間最晚的一座寺廟,明崇禎年間(1628-1644),因這裏建有一座玉皇閣,裏面供著玉皇大帝,所以又有玉皇廟之稱。現在建築是民國十四年(1925)在玉皇廟的廢墟上重建的。
普化寺以其獨具特色的三教合一與磚石雕刻聞名於世。照壁用石與磚砌成,是五台山寺院中最長的照壁,正中嵌石刻“福祿壽三星”圖案,兩邊是“文五別子”和“番溪求賢”,背面雕有觀音、善財和龍女,並有花草作陪襯。這些石雕十分出色,可與龍泉寺照壁相婢美,是五台山磚石建築中的傑作之一。
天王殿外磚石雕刻舉目都是,有孫悟空大鬧芭蕉洞、盤絲洞、無底洞、琵琶洞故事,還有石雕牧童吹笛、羊倌放羊、牧人趕像、老人騎驢過橋等,可以稱得上是近代雕刻藝術佳作。這些磚石雕刻是民國年間南山寺普濟和尚的弟子募化修建的,所以石雕內容與南山寺的一樣,染上了儒教、道教的色彩。
天王殿內的雕工也一樣精細,例如木雕彌勒佛龕,龕柱上雕有盤龍,稱為“木雕盤龍柱”,可以將它左右旋轉,令人嘆為觀止。此外,殿內正面還坐著彌勒佛,在彌勒佛背後是韋馱天神。與其它寺院的天王殿設置略有不同之處是,此殿有“哼哈二將”和“降龍”、“伏虎”。在天王殿背面的迎風和檻墻上,還雕刻著“二十四孝圖”和降福、施壽、取仕、賜祿的四位天官。 |
位於台懷中心寺廟群南1公裏處、清水河東側山腳下,是五臺山建造時間最晚的一座寺廟(明國時期)。普化寺原稱玉皇廟、帝釋宮,現存寺廟為民國年間重建。殿堂坐東向西,以中院為主,南北各有兩層護院,共有殿堂樓閣100餘間。寺前有一堵高大的影壁,影壁牆上嵌的圓形石雕,正中一幅為“福壽三星共照”,北側的一幅為“周文王請姜太公”,雕工精細,為五臺山寺廟影壁中的精品之一。 |
齋飯很可口,蔬菜,粥非常好吃。每人30元 |
五台山建造最早的寺院,應為顯通寺的前身大孚靈鷲寺;較晚的一座寺廟,當為普化寺。現在建築是民國十四年(1925)在玉皇廟的廢墟上重建的。 |
旅遊團不去的地方,好地方。清靜。寺廟雕刻漂亮。值得一去 |
慵懶的在寒山寺裏曬太陽、跑到他們的夥房偷著吃齋、幫寺裏老師父晾台蘑、聊大半日、被羅睺寺僧人和居士抓住幫忙、和普化寺裏的狗狗貓貓說話、爬到佛母洞要等三個多小時可以果斷下山、跟賣佛珠的老板侃天被邀在店露台吃BBQ... 我 |
昨天晚上在普化寺吃飯,寺院經營的對外餐廳,我習慣自助這正好也是,當然和邢台的素食沒法比,但是也可以。說實話,五台山餐廳價格特別高,隨便兩三個菜就一百多,量小。還是寺院夠意思。 |
這裏的雕刻非常古老也很神秘的樣子,寺院裏的和尚非常熱情,為我和女友講解一些故事,我很喜歡這裏,他們還邀請我們在這裏吃飯,呵呵,聽說,包吃包住一個人每天15,不算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