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讀書台北。古代常熟縣署前後有七條溪水橫列,如古琴七弦;其西又有一溪通於山腳處,猶如琴尾,邑人以東漢蔡邕有焦尾琴,名之為“焦尾溪”,其源頭則為焦尾泉。明萬歷間孫七政有《焦尾泉小記》。 此泉疏浚於明代成化、弘治間,萬歷時成為一景。今原溪已無,泉穴形如淺池,水質甘冽,為烹茗之上品。泉畔建有焦尾軒,1977年葉聖陶為題書“焦尾泉”及“焦尾軒”額。1995年裏人汪瑞章撰書“泉石寄中郎琴韻;爐煙分太子書香”聯句,鐫於福山龔祥興捐紅木板對,掛於焦尾軒中。焦尾軒原名倉聖祠,1977年更名。 |
位於讀書台北。古代常熟縣署前後有七條溪水橫列,如古琴七弦;其西又有一溪通於山腳處,猶如琴尾,邑人以東漢蔡邕有焦尾琴,名之為“焦尾溪”,其源頭則為焦尾泉。明萬歷間孫七政有《焦尾泉小記》。 |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NT$ 2605起預訂
NT$ 3020起預訂
NT$ 3340起預訂
NT$ 4025起預訂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