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位於太倉境內,古鎮全鎮占地面積41.3平方公裏,是一座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古鎮歷史悠久,古時又稱沙頭,早在宋、元時已集市成鎮,到明清時,大批商人應運而生,臨水建築拔地而起,成為太倉一大鎮。俗稱“東南十八鄉、沙溪第一鄉。” 古鎮大門:沙溪鎮車站斜對面白雲路南端,矗立著一座四柱三門的“古塑今”石牌坊,是古鎮旅遊的大門。 臨水建築:鎮最有特色的數保存完好的、沿戚浦河而建的臨水民居建築群。沙溪老戚浦兩岸的古宅民居(清、民建築)錯落有致、鱗次櫛比,綿延1.5公裏。古人為了通舟、取水、洗滌或乘涼觀景,臨水居民家家建有河棚間,棚下是水橋和船塢。各家河棚、水橋造型各異。 明清古街:沿白雲路往南,過老戚浦塘橋,可到“兩蒼夾一河”的明清古街。古街景點眾多,有庵橋、新橋、義興橋這三座單孔石拱橋,為市文物保護單位。其中,隱藏在狹弄內的是庵橋,其北堍的過巷更樓和磚石橋門洞,為吳地罕見。僅容兩人側身而過的邱家弄,人稱“天下第一古巷”。龔氏雕花廳,是門窗梁柱處處雕。新建的橄欖島公園,巧妙利用河岸地形植樹栽花、建亭築榭。這裏,是觀賞“虹橋夕照”的最佳點。 名人故居:自古以來人傑地靈,是引進西方文化較早的江南名鎮之一,明清時就有一批文人出洋留學。史學家桑悅,古琴家徐上瀛,均為沙溪人。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給古老而美麗的沙溪增添了濃郁的人文氣息。 中國現代舞蹈界的鼻祖吳曉邦、清代著名的學者和藏書家陳穆衡、曾任國民黨中央委員及台北市市長陸京士等。其中最為獨特的是吳曉幫故居,一幢民國初年建造的歐式雙層建築,因其外觀白色,鎮上的人稱它為“小白樓”。 樂蔭園:又稱樂隱園,原為元代晚期隱士瞿孝禎所築。舊時園址,湮沒無存,僅留湖池一潭。 1982年始在舊園原址重建,更名樂蔭園。西部入園大門圍墻仿蘇蘇州拙政園門口;西部為雕花廳。東部茶室,為園中之園。傳說“蔭”諧音“姻”,到此一遊可獲擁有一段美滿姻緣的祝福。 橄欖島:一座風景獨特的人工小島,因為它兩頭尖,中間鼓,因此而得名橄欖島。一座明清古橋橫跨島、鎮之間。島的東端為張家園,原國民黨中央委員、台北市市長陸京士的故居就座落於此。 |
自助遊: |
這個古鎮人很多,豬油米花糕沒以前香了。也許是豬油少了。 |
感覺是個沒被開發的古鎮不象上海周圍的周莊、烏鎮那樣商業氣息很弱挺心平氣和的地方挺古樸的不過地方不大的一行人兜兜再加天氣冷也許就半小時不知道是因為去的早都沒開市的原因還是原本就挺冷清人挺少的 |
對於這個古鎮,真沒任何感覺,政府策劃失敗的,來的人也不多,商業氣氛不濃。對於這裏吸引我的是附近有個市場,可以淘點便宜貨,具體啥市場麽,嘿嘿猜 |
很差!特別是河湧裏的水隨風送上一陣陣的臭味。 |
春節長假和家人自駕遊太倉,這裏也是一個重點,大概是因為春節,大多數都不營業,感到有點小失望。不過還是有吸引人的地方,最吸引眼球的是那一批塑像,很有動感,很真實。其次是有家古鎮老字號面館-老法師面館,那裏的燠鴨面真的物美價廉的人間美味,吃後令人久久品味不能忘懷。其味道可以與胥域大廈的面相比,而價錢卻便宜好幾倍。不僅湯鮮面爽,而且那極大塊的鴨肉,無比鮮香,連骨頭都能嚼動。鎮上還有土特產專賣店,可以買一些自嘗和送親友。至於古鎮上的肯德基,由於生意太好使得環境顯嘈雜,不宜多逗留。 |
一條不很長的街但是挺安靜給人感覺很舒適畢竟現今全國各地的所謂景點都是人潮洶湧 |
由於這裏尚未被開發所以不似七寶、朱家角等古鎮有濃的商業氣氛這裏透著一份樸實和精致我們一行人都買了太倉特產肉松骨頭14元1包,回家嘗後覺得不錯不過性價比不高 |
沙溪古鎮在前久之前就去過,這期間去改造過了,又弄成了一個維修後的假古董。還是喜歡古樸的古鎮,沒太多商業化的鎮子。(現在還有這樣的地方嗎) |
只有一條街可以逛,慢慢走可能用20min吧。街上古香古色的,還是喜歡這種開發得沒那麽商業化的地方,民風挺淳樸,老法師面館的老板也挺喜歡聊天。到處是小亭子小橋,有種江南的感覺。 |
其實就一條小路,兩邊的小店基本上賣生活用品,都是當地人在買東西。很快就逛完了。 |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NT$ 2605起預訂
NT$ 3020起預訂
NT$ 3340起預訂
NT$ 4025起預訂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