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址坐落於大運河北岸眾興門之內,始建於清初,前稱為觀音庵,占地約1畝,屬人文風景旅遊區。“文革”期間,庵中殿房僅存四間,由萬玉師常住。1990年,庵事由揚州祗陀林聖意師主持,信眾日增,法樂漸興。1992年春,旅台鄉友陳慧劍先生回籍探親,其幼孫漢清偶行乃祖入庵謁佛,見情感慨系之,返回後,隨撰文刊諸於所創《龍樹采住詩》,倡議台眾,捐獻美金7萬余元,贊助觀音庵之重建。此後,於1993年月,在原黃河南岸,泗陽棉花原種場轄區之內,擇地2畝6分凈地為重建之所,8月經淮建公司六隊承建,慧劍先生長子愛群督導工程,次年5月底全部竣工,現距離宿遷市區60公裏。計山門一座,大雄寶殿、地藏殿、兩側寮房,廳廚共21音,殿宇面積500余平方公尺,內供釋迦、樂師、彌佗、觀音、地藏等佛、菩薩、聖佛九尊,寺內鐘鼓、法器等。此後,暮鼓晨鐘,寶鼎香雲,院內蒼松翠柏、瓊花瑤草相映,實為一可供瞻仰之勝境。 |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