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村就能看到的古祠堂,與寧海別處的祠堂建築設計不一樣。它有前後兩個天井。祠堂的戲台、兩廊都是精美的雕刻。祠堂中堂現在還掛著長十余米的樹根大龍。村內有育英書院,為寧海北鄉古代四大書院之一。村內保存較好的古民居中有兩個道地,都是“五世同堂”的。村西北2公裏處有龍宮庵,又名集福院,俗呼龍宮大庵,建於明正統九年,現尚存。 從村中流過的橋坑中有胸徑5.6米的楓楊龍樹。村前有數道生態壩的龍宮溪是村中最佳的自然景觀。 龍宮村所在是一塊高山盆地,周圍排列著五座高山,東南為外崗尖,南為大虎尖,西南為小虎尖,西北為第一尖,東北為四尖頂,南面兩個水口分別有獅子頭和白象頭分居東西。其中第一尖即鎮亭山,在漢代是與姑蘇山、會稽山並列的名山,自晉代至民國,均是寧、紹、台界山。?從鎮亭山流下大最大最長的溪流,就從村西到村前流過,而後過西溪到寧海南門大溪。 村西有深水潭,稱石龍竇。光緒《寧海縣誌·龍潭》載:“龍宮嶼竇在石鄙壁下,世傳龍於此出入,其輾轉挨擦處有痕,下為大湫,不知潭所從來,竇水瀉下,噴澈如飛練,崖上有‘石龍竇’三字。”潭稱龍潭,因稱水潭所在之溪為龍溪,並以龍溪名村。後以石龍竇邊怪石崢嶸,呈宮殿狀,明正統十三年(1448)改稱龍溪為龍宮溪,村亦改稱龍宮,以至於今。 沿溪還保存著漢代的石砌古道(見《文化遺址》)。 在大溪的南面有一支流,稱山坑溪。溪中有數個龍潭和香巖泄、小放泄、大放泄等瀑布。 |
寧海總站乘寧海—馬嶴中巴車可直達龍宮村。 |
還可以下次還去,期待與人同行 |
聽說龍宮古村是一個非常原始的古村,景色不錯,因此在去寧海溫泉酒店住宿前利用下午的時間特地前往。在省道開了很久的時間,大概有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才到了一個叫龍宮的村莊,下車後看到一個古宗祠--陳氏宗祠,裏面都是老人在打麻將。宗祠裏有兩進,最後一進有一個大殿,大殿的正對面是一個戲台,看得出有一定的年代了,但是因為沒有經常整修打理,因此有點破敗。真正的古村其實從省道往裏走需要較長的一段路,聽村裏的老人講有兩個水庫,分別在不同的方向,由於下雨因此沒有前往,只在省道邊的村子裏轉了一圈。總的來說,龍宮古村基本還處在待開發狀態,雖然有許多較為原始的景色和建築,但由於沒有得到較全面的旅遊開發,大部分外地慕名而來的遊客可能無法真正領略它的美麗。一路上也沒有景點的指標路標,需要不停地詢問前面村莊的路人,以求得正確的方向。 |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