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以大量珍貴的古文物,“原汁原味”展示了六、七千年前中華民族古文化的魅力。 生態區以一片樹林植被和一條貫穿森林、沼澤的曲徑溪河與小型湖泊沼澤為骨架,營造了古樸幽深的原始生態環境。 遊客沿著曲徑陸行或操縱原始的舟楫通往麋鹿渚、竹洲、部落村、楊梅島、桂花潯等幾個湖沼中的陸地,與悠閑散養於樹林灌叢蘆葦中的小動物親近,受到穿上粗紡或仿獸皮原始衣著的人們的接待,身臨其境,體味史前文化氛圍。 |
1、寧波汽車南站乘高速汽車前往(半小時一班)。也可在寧波汽車北站或余姚汽車東站乘往羅江方向的中巴車,隨到隨乘。
2、自駕車:滬杭甬高速公路到大隱出口下高速,按路標行駛5公裏即到景區。 |
研究古文化的,可以去去 |
去的時間是周一,整個景區空蕩蕩的,只有兩個團隊。博物館裏展出的文物和仿制品展出還行,只不過陳設少了些。團隊的導遊可能對這個新石器文化的知識背景也只局限於導遊證考綱上的內容,所以解說地挺費勁,還不如自己看看,希望能夠有收獲的還是得聘請博物館裏專屬的講解員。外側的發掘現場遺址,應該都是後來的仿制品,造假的感覺太明顯了,反而不如博物館舒服。 |
關於遺址內的各種文化,在這裏不再贅述。觀看景點需要有一定的考古、歷史以及文化內容的背景知識。2011年8月觀看時,該景點不收門票,停車也很方便。 |
河姆渡遺址在余姚境內,從高速公路行車至大隱出口,沿余姚方向至河姆渡遺址牌坊向北至渡口過姚江人渡即達遺址。遺址共分為博物館、遺址現場展示兩部分組成,目前,均免費參觀。河姆渡文化是中國長江流域下遊地區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發現於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遺址現場展示位於博物館東南,以考古發掘場景復原和“幹欄式”建築重建,再現了先民生產生活場景。在考古發掘現場內布滿密密麻麻的木建築構件,特別是木結構水井口遺跡,是我國南方迄今發現最早的水井結構。但人工修飾的痕跡很大,至少遠古的木構件不會存放在露天。博物館第一展廳為序廳,以照片、模型、文物等,概括地介紹了河姆渡文化的基本情況。特別是展出的兩個完整的人頭骨和復原的頭像,讓觀眾見識到我們遠祖的模樣。七千年前河姆渡生態環境的模型,形象地再現了新時器時代河姆渡先民過著定居生活,從事農業、狩獵等生產、生活場景栩栩如生。第二展廳反映稻作農業及漁獵采集活動。展出的實物有新時器時代的人工栽培的稻谷遺存等。此外展出的還有耕作、加工工具。另外,從這裏陳列的骨哨、骨箭頭、彈丸等漁獵工具,以及酸棗、橡子、芡實等果實來看,證明漁獵和采集仍是河姆渡人不可缺少的經濟活動。第三展廳反映河姆渡人生活和藝術兩個內容。陳列著幹欄式建築木構件和加工工具。此外,陳列的還有種類繁多的紡織工具,展示了當時成熟的紡織技術。展出的以象牙、骨、玉、陶等材質的文物,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構思奇特的藝術作品。 |
經過順道去看看,杭甬高速大隱下還有6-7公裏,到了渡口5元/人擺渡過去,先領票免費參觀。發掘區還原了當時的幹欄建築和先民的生活場景,挺有意思的。 |
經過裝修和改進後的博物館,給人面貌一新的感覺,歷史悠久,值得看看 |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已經免費開放啦。大家還可以花30元請導遊講解6000年的人類生活。當我們遇到停水停電,沒有通訊和電視時,就感覺回到了洪荒年代,在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我們可以感受一下真正的洪荒年代。博物館復原的遺址現場和6000年前的生活場景,讓人很震撼,人類文明就是這樣一步步發展起來的。這一片風調雨順的肥沃土地,給了人類最早的生存空間;而當今的人類已經敢和大自然叫板,可以到達並生活到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當我穿過最現代化的杭州灣跨海大橋,來到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在贊嘆人類力量偉大之後,更驚嘆大自然創造了這樣生機盎然的地球,孕育出了智慧的人類。可是人類這樣超速的發展,最終能被地球所承擔嗎? |
很好,有特色 |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