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碑亭、八角亭和普濟禪寺形成的中軸線將海印池一分為二,隔為東西二池。 海印池上築石橋三座,中間一座橋面平寬,北接普濟寺正門,南銜禦碑亭,橋中有一湖心亭,又稱八角亭,正對普濟寺山門,可供遊人憩坐。 橋南的禦碑亭,琉頂重檐,錯彩鏤金,造型獨特,在湖心亭前,與海印池相連,立於清雍正九年(1731年)。亭中植有漢白玉禦碑一尊,碑高5.2米、寬1.32米、厚0.32米,上鐫雍正帝所書記載普濟寺興建和普陀山歷史的禦書。 池西一座為長堍橋,四隅鏤有龍首,逢雨則有雨水從龍嘴噴出,輕煙裊裊,縹緲空靈。池東一座為永壽橋,長40米、寬7.5米、高6米,系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所建,橋上石欄柱頭刻有石獅子40座,古樸典雅,生動逼真。 觀自在菩薩墻處在海印池以南,建於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壁上鐫刻著“觀自在菩薩”五個大字,每字約兩米見方。據佛家說,菩薩大慈大悲,有求必應,稱為觀世音;又因菩薩智慧無比,圓通無礙,稱為觀自在。 海印池南端的多寶佛塔是普陀山的三大鎮山之寶,十分珍貴。 小知識:海印池與蓮花——荷花,佛家稱之為蓮花,是聖潔、清凈的象征。佛教稱極樂世界為“蓮邦”,以為彼土之眾總以蓮花為所居。 認為眾生皆有“佛性”,只是由於被生死煩惱所困擾,而沒有煥發出自己的佛性,因而還陷在生死煩惱的汙泥之中。 蓮花則“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故佛教以蓮花來比喻“佛性”。觀世音菩薩是普渡眾生往生蓮邦的“蓮花部主”。 所以,觀世音菩薩道場內的海印池就更是佛教信眾的必遊之地,歷代文人墨客在觀賞蓮池景觀時,也都把觀景和對佛之所悟融會起來。 |
1號線、2號線在“前寺”(百步沙)下車即到 |
普陀寺內的禦碑亭、八角亭和普濟禪寺形成的中軸線將海印池一分為二,隔為東西二池。是一個非常具有韻味的地方 |
普陀山海印池,為普濟寺前放生池,占地十余畝,遍植蓮花。湖中有橋,橋中又有亭,"蓮池夜月"為普陀十景之一 |
個人最喜歡的地方,普陀山最具韻味的景點,建議在月夜下賞荷. |
海印池面積約十五畝,始建於明代工藝非常精美 |
海印池附近,是一座高18米的五層方塔,雙層塔座,三層塔身,有台無檐。叫多寶塔可以去參觀參觀。 |
很有江南水鄉的味道,經常有人坐在橋上拍照。 |
普陀山海印池,為普濟寺前放生池,占地十余畝,遍植蓮花。湖中有橋,橋中又有亭,"蓮池夜月"為普陀十景之一。 |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