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香終日繚繞的普陀山,不僅有法雨寺、普濟寺和慧濟寺這幾大被認為是最靈驗祈福地的大寺,也有一些清凈的小寺廟,比如這座楊枝禪院。與普陀山幾大寺廟不同,楊枝禪院裏只有寥寥幾束香火,除了潛心修行的老僧和老香客,楊枝禪院裏再沒別人。寺院裏安安靜靜,四處走走,再浮躁的心都能漸漸安靜下來。 |
搭乘景區2號線公交車到法雨寺下。 |
楊枝禪院裏只有潛心修行的老僧和老香客,所以超級喜歡這裏,感覺這才是真真的修行,@曉星ing |
楊枝禪院在普陀山中屬於小寺廟,但是裏面可以看到養殖觀音碑,所以仍舊吸引了很多遊客的前來 |
從法雨寺停車場西側穿月亮門而出,有一片樹齡幾百年的樟樹,前行走右手邊小路行約200米,幽徑盡處,有山門隱於密枝茂葉之中,擡頭可見額題“楊枝禪林”四個大字,這便是楊枝庵。楊枝庵的規模雖不是很大,但依山而築,氣勢雄偉。庵內花卉艷麗奪目,庵外古樹名木成蔭,環境清幽,風景獨特,此地幾乎無人知曉,去時除看寺一僧人外,空無遊客,安靜之極,非常適合靜心許願。此庵門前建有石台,上下皆有石階相連,更顯山門巍峨。山門左右置有石獅一對,石獅、石台、石階,皆系青石所雕。山門內東西各建有一亭,方柱把四方,玄頂翹飛檐,頗有蒼勁古樸之風。左側為碑亭,刻孫中山先生《遊普陀山誌奇》全文,文風清秀,記中山先生朝山見聞;右側為鐘亭,亭內高懸銅鐘一口。 過了山門,沿階上行,中有一青石平台,兩側建有廂房,似院似台,房前植青松、翠柏。這就楊枝庵的第二道山門,此時擡頭即可見到“三劫余跡”的額題。傳說是立在楊枝觀音殿後的普陀山鎮山三寶之一楊枝觀音碑,曾經過三次劫難。第一次是此碑毀於兵火。第二次是一群倭寇偷偷摸進普陀山,他們偷不到唐代閻立本繪的楊枝觀音原畫,便盜走了楊枝觀音碑,並放火燒了楊枝庵。誰知船到蓮花洋面,風暴突起,倭船迷了航向,隨浪飄到南天門前,觸礁翻船,楊枝觀音碑卻斜在這礁巖上了,後又被楊枝庵的小和尚們找了回來。第三次是“文革”期間,造反派要砸此碑,後被僧眾和部隊官兵妥善保護。 過了“三劫余跡”院門,即到了天冠殿。此殿為二層廂房式建築,瓦鱗映金,雕棱畫棟,古色古香,兩側各有懸廊與天王殿相接,頗有特色。天王殿內供彌勒尊者金身坐像,坦胸赤足。佛像前題有“大肚能容難容事,開口即笑可笑人”一對聯。天王殿後有廊橫貫東西,盡處各有一月亮形門洞,西門題“臥養堂”,是普陀山僧侶療養院;東門題“圓通”通西方接引殿和法雨普同塔。 再往裏行就是楊枝觀音殿,此殿重檐歇山。殿內主供凈瓶觀音立像,高2.35米,慈容含大悲,凈水濟娑婆。殿後立一石碑,高兩米余,外置木框,玻璃圍繞鑲嵌,護其碑刻。此碑就是普陀山鎮山三寶之一的楊枝觀音碑。 據《普陀山誌》記載,原碑為參將侯繼高於萬歷十五年(1587)植於寶陀寺(即現普濟寺)前殿,萬歷二十六年(1598)因寶陀寺前殿失火,碑損。現在立在楊枝觀音殿中的楊枝觀音碑為寧紹參將劉炳文覓得唐代閻立本繪“楊枝觀音圖”拓本,請名匠孫良重新勒刻而成。碑正面刻文《楊枝庵記》,背面恭鐫唐代閻立本工筆繪聲繪色楊枝觀音寶像,菩薩右手執楊枝,左手托凈瓶,珠冠錦袍,瓔珞飄披,袒胸跣足,瑞相壯麗,儀態萬方。全圖線條流暢自然,優美動人,刻劃細膩,剛柔相間,造詣深湛。經看寺僧人指點,觀音左小腳趾會隨遊客的來回走動而變換長短。右上角錐“重刻普陀大士像。募自閻公,一時妙墨,百代欽崇,迄今寺毀,石付祖龍,廟貌鼎建,瞻封無從。旁搜貴遺跡,建以新工。嗟嗟,無色無相,佛性本空;色色相相,佛教斯宏;用斯世世,奉茲靡窮。明萬歷戊申寧紹參將劉炳文立石於普陀山楊枝庵”。右邊中鐫“唐閻立本畫”五字;左邊鐫“明定海備倭梁文、台州癢生劉聚福同勒”;右下鐫“武林孫良鐫”。 據考證,此圖是佛教史和繪畫史上第一幅單獨繪觀世音菩薩寶像的圖軸,原畫已軼,碑刻唯存,更顯其珍貴非常。歷諸劫難而幸存,更添幾分神奇,譽其為普陀鎮山之寶,確當之無愧。 |
楊枝禪院位於清涼岡下,緊鄰法雨寺,內存有被譽為“普陀山三寶”之一的“楊枝觀音碑”。 |
到佛頂山主要是看慧濟寺。上山坐索道,下山坐下來,可到法雨寺。 |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