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妃塔位於赤城山,始建於梁大同四年(538),系南朝梁嶽陽王蕭察為王妃所建,比國清寺隋塔要早半個多世紀。 蕭察是我國最早詩文總匯《昭明文選》主編蕭統(昭明太子)的第三子,“好學善屬文,尤長佛義。”大通中封嶽陽王,為東揚州(轄會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五郡)刺史。 唐會昌五年(845),唐武宗下詔滅佛,拆毀天下寺院4.6萬余所,史稱“會昌法難”。梁妃塔、國清寺均未能幸免而遭敕廢。唐鹹通六年(865),僧宗立勸募修復,三塔僅留其一。 五代周顯德七年(960),國韶禪師重修此塔,從舊塔中取出舍利子49顆,21顆安放他寺,28顆仍埋在梁妃塔下。 據舊誌載:塔四面七級,高約20丈,磚砌。每層開一扇假門,層間有短檐突出。古樸仿佛杭州的雷峰塔。國韶重修之塔經歷了漫長歲月。入民國後,上三級已毀,下部也破損不堪。 民國三十六年(1947),興慈法師偕同上海居士重新翻造梁妃塔。塔分七層,每層四面,各開一扇拱形假門,門左右各開橢圓形小窗。每層下部,置浮雕欄桿,看似回廊,其實只是一種緊貼塔壁的裝飾。層間挑出短檐,每面檐下承8行鬥拱。檐轉角略昂起。塔頂加履鬥狀瓦蓋。最高處安置橄欖形塔尖。此塔既秉承原塔古樸之風,又蘊含諸多創新之舉,給人以瀟灑潔凈之感。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梁妃塔。 “文革”中,底層塔壁被拆穿一個大窟窿,然總算萬幸,塔未坍塌。1978年,縣文管會又重新大修一次。 梁妃塔旁有飛霞寺遺址,飛霞寺變為蕭察建造梁妃塔時一起建就。一代高僧定光禪師曾居此寺。梁亡寺廢,定光輾轉至金地嶺頭結庵清修。陳太建七年(575),智者大師率徒入天台山,遇定光招手示讖,留下許多佳話。如“北峰銀地,汝當居之”,後智者大師遂建成修禪寺;“寺若成,國即清”,後智者留下遺願,晉王楊廣遣使依智者所繪藍圖建成國清寺等。 |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