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畫中鎮”之稱的千年陽光鎮石塘,位於溫嶺市松門鎮東南,距市中心27公裏。這裏碧海懷抱,風光秀麗,綿延紆曲數十裏,因常年受台風暴雨侵蝕,莨巖裸露,絕少平地。其景觀以融合天工之巧和人工之妙的特色聞名遐邇,被人們譽為“東方的巴黎聖母院”和“畫家的搖籃”。 石砌建築:石塘鎮的樓房皆依山傍海,以塊石壘築,高低錯落有致,石屋、石街、石巷、石級,獨具風采,很有特色和美感。石塘方圓四五平方公裏的山嶴裏,全是“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築,三五成群,高低有序,構成石雕群體。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層或四層的石堡樓,用長方形石料,極工整地拼疊而成,造型猶如一座座歐洲中世紀的城堡。這些“古堡”、石窗和漁家婦女頭上插著鮮花的發髻,深蘊著歷史的凝重、歲月的滄桑和古樸的民情。 “千年曙光碑”:2000年1月1日6時46分,新千年的第一道曙光在中國大陸首先照到溫嶺石塘。為了讓這千年一刻變成永恒的紀念,按照“中國千年曙光節”活動組委會的安排,溫嶺石塘興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千年曙光碑”及觀景台。永誌紀念的曙光碑巍然矗立於觀曙光園中心,兩支相對的碑柱高高聳立,如同兩扇豎起的門板,象征著新世紀的大門已打開。 此外,石塘更有古老的漁村風俗大奏鼓、扛台閣、七月七日小人節待風格獨特的節日,可感受古老的閩南風俗生活的活力。 |
自駕車: 上甬台溫高速,再過大溪至松門一級公路,往溫嶺方向開就可到達石塘曙光園。 公共交通: 杭州城站或東站坐去溫嶺的火車,下車換乘去溫嶺的車,到溫嶺後坐公交即可到石塘曙光園。 |
石塘的漁家樂很不錯。石屋很有特色,日出就去曙光碑那兒看,現有還有了天文館。 |
我去年去了石塘,完全是自由人.感覺很不錯.走在石階的海邊街道,慢慢轉到海灘啦.石塘說風景其實也沒啥特別的,完全就是這種淳樸的感覺加自然的海風.加上忙碌的漁民給我們的感覺很不錯.去石塘旅遊也沒啥費用可言,有空可以坐船去島上玩.價格也不是很貴.基本就是船費,去前咨詢清楚.我去過一次三蒜島.四人船費也就是一共20元.那漁民態度很好,讓我付100我都高興..哈哈..盡管我後面知道他們島民才一到二元一位...哈哈....海鮮價格還是比較便宜啊...吃點地方特色還是很不錯的..有空就開車去...義烏過去也方便的很...好地方.值得再去回味... |
和一幫朋友租了漁船出海打魚, 每個人都對顛簸程度估計不足, 結果半小時後, 大家都紛紛倒下, 半數人嘔吐不止. 如果出海, 一定要有心理準備.在海上回頭望石塘鎮, 有點地中海海邊小鎮的感覺, 只不過地中海的鎮子是紅色的頂偏多, 而石塘是黑色的. 碼頭是繁忙的漁船, 岸上是一輛輛魚車, 漁民們每天在為生計忙著. 空氣裏彌漫著魚腥味, 不習慣的人會覺得惡心.但是打上來的魚鮮卻非常美味, 本以為自己嘔吐完已無食欲, 但是海鮮上來後卻又大吃了一頓, 有很多北方人根本就沒聽說過的海鮮! |
附近的04工地還收費6元,不值,景色一般. |
我家在石塘,不過已經4-5年沒回去了.記得小時候的石塘,我家門口是條小溪,小溪兩旁是菜園和大樹,放學後經常在院子裏支一塊門板做乒乓球台.石塘三面是山,南面是海,房子大都是石頭堆砌的,依山而建.後來的石塘,我覺得是政府短視缺乏系統規劃的典型案例,本來可以旅遊業為支柱的,卻選擇了低技術含量的水產加工業,小溪也給架上水泥板,下面作了冷凍廠的排汙道,唉!再後來,聽說冷凍加工走下坡,環境破壞得差不多,銀行網點也撤了.我懷念記憶中的石塘. |
好美 |
其實,根本沒有什麽好去的,除了曙光碑是一塊石頭,其他就是海。而且水質不好,海鮮倒值得吃一下。 |
good |
想看日出, 最好自備車一早開上曙光碑去看,晚上千萬不要住在石塘鎮! |
石塘行保存在中國古詩文中的秋天是淒楚悲涼的,但在當代江南的秋天很難覓此古意。這是盛行卡拉OK的時代,一切都已卡拉OK化,當然包括我的石塘之行。到石塘,下車四顧,最打眼的是遠處的新教堂,我很想去看一下,因為我迷戀西方文化,我也迷戀同行的一個女教徒。可同行的十幾個人已往路的低處流去,我只好跟上。漸漸的,我們就流進了石頭的世界,地上鋪的是石頭,兩邊三四層高的樓房墻壁是石頭,門口的台階和矮墻是石頭。不過,我沒有聞到石頭的氣味。我在石頭的懷抱中彎彎曲曲地往低處流去。走下坡路,我總有點恐懼感。終於走出了長長的石巷,我們看到了更低處的大海和對岸山上更高處的樓群。沿港都是亂堆的石塊泥沙,讓人想大喊一聲又不免皺眉。我們為遊玩而來,但這兒好象不是遊玩的地方,碼頭上人來人往,都是漁夫漁販,港裏的大船小船都非遊船。這時,我聞到了並非港口特有的商業的腥味在忙碌地飄蕩。我照例拍上幾張照片,照例跟大夥兒上了一只黑乎乎的小輪船,看見大海照例是有點激動,也總是在海上更易感到自己還是孤身一人——一切都還在飄浮,我的愛情、我的信仰。很快的我們又流上了岸,大家都有一種完成了某種任務的滿足感,都充滿了可以回去了的快感。我卻想走得慢一點,因為好多地方都是走過就走過,一輩子都不大可能有第二次的,石塘離三門不是很遠,但我一般是不會特地再來了。在大夥兒打量魚幹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家小商店門口的大大小小的竹梭。我買了其中最大的一把,我捏著它,心中頓生寧靜,仿佛找到了我和石塘的聯系密碼。小時候經常織漁網,不知多少根竹梭在我手裏由青白變黃變褐。那時我只知織網賺錢交學費,可沒有把網和大海聯系在一起。而今天我買梭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它能給我比給別人更多的美。我拿著梭沿著另一條街往高處走,一半留連一半快樂,留連是因為我還沒有感到石塘的美,只要時間允許,它在我的眼裏總會美起來的。快樂是因為我又在上升了,上升總讓我快樂,再說,或許這條路可以升到教堂——上帝駐石塘辦事處。那女教徒從路邊學校裏手牽手牽出一個本地女子,她對我說,這就是我經常向你提起的同學,也寫詩的。她倆密密麻麻地回憶,我只好繼續陌生的往上走。本地女子偶爾也看我一眼,大概是她倆提到我了,我就趁機問她:作為本地人,覺得這小鎮怎麽樣?她說:我覺得不怎麽樣。我附和說:住在這裏有點壓抑吧?她也附和道:是啊。很快地,我們就上車了。整個過程多像唱卡拉ok,並且唱得那麽蹩腳,一群人是一盤散沙,整個石塘的石頭還是一盤散沙,一切都沒有趨向完整和寧靜,於是我就把手裏的竹梭捏得更緊了。這樣匆促的走過期待已久的地方實在太可惜了,並且女教徒不久就要結婚了,最後的行走那麽匆促未免粗糙。所以大夥都帶著滿足感歡聲笑語,而我看著竹梭發呆。那下降和上升的路都讓人心潮跌宕,而我帶上私人的隱痛,又將回到平面的生活中去。 1998年於浙江三門中專 |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