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鶴山原名“青田山”,位於縣城鶴城鎮北隅,是青田縣城人們的城市公園。古時有白鶴在山上棲息,太鶴山、鶴城鎮均因此得名,為典型的低丘地貌。相傳唐朝道士葉法善在此煉丹試劍,丹成得道,跨鶴升天而去,故被列為道教勝地第三十洞天。 太鶴山以古松奇石為特色。太鶴山主峰海拔144.1米,山坡露巖廣布,古松奇石眾多,植被覆蓋率在85%以上。古松奇石、摩崖題刻、古廟亭台是太鶴山的特色。 太鶴古松大多數以松科松屬的薄皮型高產馬尾松。 太鶴山巖石奇特,有混元峰、公雞巖、孝順巖等象形巖石,其中混元峰位於太鶴山巔,主體巖體相對裸露,形似方章呈“十”字型剪切,系節理地質構造的一塊巨石。古代遊客曾遊玩太鶴山發現古松與巖石相依相伴,其中“撫松石”、“石撫松”等題刻,是這裏古松與奇石真實寫照。 太鶴山摩崖題刻50多處,有題名、題詩、刻像三種,正、行、草、篆、楷等書體皆具。有“混元峰”、“試劍石”、“長松介石”和現代人陳慕華的“煙雨松鶴”、沙孟海的“太鶴勝跡”、張愛萍的“山川孕秀”、粟裕的“裝點關山”、艾青的“印月池”等題刻。 最具特色的是刻立在混元峰東南面巖壁的“楊枝觀音”線刻像,刻像清晰,像高約3.8米,寬1.6米,有“閩弟子鄭奎光書”款。與普陀山楊枝寺刻立於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的楊枝觀音像相似。如此龐大的楊枝觀音刻像為我省罕見。 環翠寺是青田佛教活動最大場所,坐北朝南,建築面積1800余平方米,主要建築依次有環翠寺、大雄寶殿、三層殿(圓通殿、三觀殿、臥佛殿)等,始建於明末清初,屢毀屢建。 劉誠意伯廟是青田鶴城紀念劉基史跡的唯一活動場所,建於明嘉靖十年(1531年),建築面積約300平方米。 太鶴山還有謝橋亭、濺玉亭、問鶴亭、聽濤亭等亭台10余處,其中年代最早的是謝橋亭,為紀念南朝詩人謝靈運而建,此亭始建無考,在清同治元年毀於兵,同治十二年重建,建築平面正方形,面積為25平方米。 |
在青田乘班車至景區。 |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