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朓樓位於宣城市區,系南齊著名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謝月兆於南齊明帝建武年間(公元494年-496年)出任宣城太守,於城關陵陽山頂建造一室取名曰“高齋”,在任期間理事、生活於此。 唐初,宣城人為懷念謝朓,於“高齋”舊址,新建一樓,因樓位於郡治之北,取名“北樓”,又因該樓建成時,敬亭山已經揚名,登樓可眺望敬亭山,故又稱為“北望樓”。唐代李白曾多次來宣城,登此樓憑吊,賦詩抒懷。《秋季登宣城謝朓北樓》詩膾炙人口,千古傳唱。詩曰:“江城如畫裏,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由於李白之詩廣為傳頌,故該樓又被稱為“謝公樓”、“謝朓樓”。此後在樓的周圍建有條風、清署、迎春、觀風、雙溪、懷謝等亭閣。歷代文人名士慕名而來,登樓觀賞者絡繹不絕,賦詩題詠者難以計數。 唐代白居易曾隨長兄白幼文寓居宣城並作有《窗中列遠岫》一詩,抒發登此樓的觀感。該詩被當時的宣歙觀察使所知,大為贊賞,並舉薦其赴京應試,得中為第四名進士,從而步入仕途。直至他晚年還作有《寄題郡齋》詩曰:“……無復新詩題壁上,虛教遠岫列窗間。再喜宣城章句動,飛觴遙賀敬亭山。” 唐鹹通末年(874年),禦史中丞兼宣州刺史獨孤霖將北樓改建,因其地勢高且險,崖疊如嶂,故題名“疊嶂樓”,並作記以誌。明嘉靖年間知府方逢時重修,並復名“高齋樓”,也作題記。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知府許廷式重新修葺,並說:“疊嶂之名以地命也,謝公之稱以人傳也。北樓為古今所共知,而人而地並在其中矣。”遂題名曰:“古北樓”。清光緒初,知府魯一員,重修一新。修整後的北樓分上下兩層,上圓下方,全木結構,頂蓋琉璃瓦,四邊飛檐翹角。上層題額曰“疊嶂樓”,圍以木欄桿,下層題為“謝朓樓”,四方置屏風門。樓基周圍有歷代詩文碑刻和修樓碑記。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該樓被日機炸毀。現已復建如初,重現昔日風采。 謝朓樓與嶽陽樓、黃鶴樓、滕王閣並稱為江南四大名樓。 |
1路公交在“府山廣場”站下。 |
糟糕糟糕,想看看裏面的陳設,居然發現是民居。明明有墻上的雕刻文字,竟然不給進去,說是住戶。政府想解決居住問題有必要這樣嗎?宣城也就只有宣紙的宣了 |
謝朓為南齊詩人,素以山水詩獨步詩壇。其詩融情入景,清新秀逸,在文學史上有“繼漢開唐之功”。直接影響了孟浩然、王維等唐代山水詩人,而最為李白欣賞,他一生中曾數次登臨該樓,以詩文紀念。謝朓樓是謝朓在宣城擔任太守時建造,以後歷代不斷修建,最後一座古樓毀於日軍戰火。現存的高樓卻是90年代重建,走到樓前才發現,這座名樓居然大門緊鎖不能入內,透過門窗看去,裏面已淪為日常居室,鍋碗瓢盆擺滿了房間。 |
千萬不要進去,裏面什麽都沒有,就是2層新造的樓房。進去之前沒有人叫你,出來之後不知從哪冒出一個人要收門票,我說進去你又沒告訴我要買票,他說門口不寫的,我才發現門口寫的是賣簡介1元,歷史詩集10元,簡介的邊上用圓珠筆小字寫了“門票1元”,原來門票就是他們所謂的簡介!!!雖然只有1元門票,但他們以這種方式誤導別人進去後收取門票讓人感覺很不爽! |
景色一般,比起黃鶴樓滕王閣這樣的名樓就差得多了,不過該樓就在府山廣場,旁邊還有個博物館,順路逛逛也可以 |
難付江南名樓之稱謂。 |
盛名之上,其實難副。作為一名外地遊客,強烈要求宣城當地政府保護好這樣的名樓,哪怕是仿建的。該樓位於府山廣場一隅,我過去時,樓邊圍滿了下棋打牌的老人和民工,我想進去看看,卻大門緊閉,側門一無比彪悍的賣飲料的老女人非常兇惡的不許我進去,也不給個理由!難道是管理人員?倒是不遠處的博物館更有看頭~ |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