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虛洞是典型喀斯特地貌,石色如白玉黃蠟,洞分明洞、暗洞。因明洞頂端終年滴水,又稱“滴水巖”。 明洞明亮不燥,怪石嵯峨;暗洞陰暗不潮,洞穴深幽。洞前有明代人所撰“玉虛洞天”、“玉虛仙侗”和“玉宇天漿”等題刻。明洞前為觀音殿,面積約100平方米,由左、中、右三根天然石柱支撐,內有天泉、“鬥獅”、龜石、“蜂窩”、步月台等10多個景觀;後為桃花洞,可容千人,石色晶瑩斑斕,有仙橋、佛頭巖、祥雲巖、隱鵲巖、晃石、躍鯉石等景觀,其中“天鼓”和“虛鳴竅”最妙,用蘆掃輕拍,即發出巨響,經久不絕。觀音殿左側建有振衣亭,洞頂建有望月亭。 暗洞因地因景安裝各色彩燈照明投影,內有鎮鯉石、“龜蛇入洞”、“一線天”、“沈溪”、“天河”、“仙人床”、“洞底日月”等景致。洞內外有宋以來摩崖石刻近百處,還殘留有碑座40多個。洞內全部遊程只要20分鐘,景觀集中。 洞外奇巖怪石,石徑盤旋曲折,直通巖頂,半山和巖頂有亭供遊人休息。巖下泉水汩汩,有花圃、梅園、杜鵑園、棕櫚園、茶館,供遊人觀賞和休息。 |
有公路直達洞前。 |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