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簾寺位於桐柏縣城西六公裏的山峽中。殿堂後面,緊臨一座百米峭崖,一弘山泉自崖巔傾瀉下來,活像一條水晶掛簾懸在空中,將峭崖上部的一座天然石窟遮掩在幕後,稱為水濂洞。寺因此為名。此處原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中,列於第四十一位的桐柏山道教勝地的組成部分。 水簾寺始建於宋元佑三年1088以前,明萬歷二十七年,清乾隆、嘉慶年間,都進行過修建。原有山門一間,中殿、後殿各三間,另有陪房十間。直到1956年房舍毀壞無遺,道人活動終斷。建造山門5間,大殿5間及廂房等房舍共16間;另在北面蓋有大僚、招待室、僧舍等15間,自此,正式改為佛寺。1983年國家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落實,政府批準開放水濂寺為佛教活動場所。在各級政府關心重視下,水簾寺得到完整的修復,先後建成大雄寶殿、庇廬殿、玉佛樓、天王殿、山門、僧房樓、功德堂、禪林院、羅漢堂、華藏圖書館各類殿堂房舍120多間,各類佛菩薩像120多尊其中大型精雕緬甸白玉佛像堪稱中原一絕,大型木刻金剛12面,歷代僧人傳承保存的頻伽藏一部,日本版大正藏兩部經書二萬余冊。 |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