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嚴寺古名般若寺,始建於公園567年,座落於衡山擲缽峰下,古木掩映,松竹茂密,為南嶽勝景。 寺內有嶽神殿、方丈室、祖堂、蓮池堂、右神堂、左齋堂、雲水堂、藏經閣、法堂等建築,布局規整,形成一個完整的寺廟整體。寺廟東側,一股清泉自石井中湧出,潺潺不斷,名曰虎跑泉。泉邊有石碑,記載著當年慧思和尚待人建寺掘泉的故事。寺廟右側有一棵1400多年的銀杏樹,據記載為當年慧思和尚親自栽植,枝繁葉茂,樹圍有4-5米,為福嚴寺一景。旁邊山崖上建有“慧思禪師三生塔”,相傳當年慧思和尚三生遺骨都藏在其中。 據《南嶽誌》記載:福嚴寺原名般若寺,又名般若台,是佛教天台宗二祖慧思禪師在陳光大元年(公元五六七年)創建的,為南嶽最古的名剎之一。唐太宗曾賜禦書梵經五十卷給該寺收藏。唐先天二年(公元七一三年),懷讓禪師到南嶽後,將般若寺辟為禪宗道場,通過他的弟子道一禪師傳法,南宗的“頓悟”佛法弘傳天下,天下佛子以該寺為傳法的佛院,可見它在南宗中的顯赫地位。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公元九七六年至九八四年),任該寺住持,他率領僧徒,在寺院周圍廣種松杉,重修擴建寺宇,將般若寺改名為“福嚴寺”。 |
距半山亭五裏許,繞過磨鏡台,沿公路而下便是。 |
我去的那天霧很大,但陽光從霧中穿過,走在寺院裏好像霧中行,而且只有我一個遊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