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HopeTrip旅行網!
Line我們
關註HopeTrip
關註有好禮
Line ID:938727235
Line 名称:hopetrip-service
幫助中心 收藏網站 線上客服

HopeTrip>旅遊資訊中心>中國>寧夏>中衛市>中衛市旅遊景點>中衛市景點介紹>寺口子

寺口子

点评: 6人點評  |  我要點評
分享到:


標  簽:中衛市寺口子門票 中衛市門票 中衛市套票 寺口子門票價格 寺口子 峽谷 地質地貌 山嶽/山嶺

遊玩時間:建議1小時

聯絡電話:--

地  址: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區宣和鎮

開放時間:--

門票信息:60元/人學生半價

最佳旅遊時節:

景點點評:

“寺口子是集險、幽、奇、絕於一體的自然風景旅遊區。現如今,得天獨厚的地理地形和悠久的典故傳說又使寺口子成...”

  • 景點介紹
  • 地圖
  • 交通
  • 遊友點評
寺口子景點介紹
 景點介紹:

寺口子位於中衛宣和鎮南20公裏處,面積10平方公裏。寺口子古稱北海。南依香山,山道奇險,古時為鎖扼固原、平涼、西安等地的咽喉要道;北臨衛寧平原,塞上江南風光無限;東望西夏古都銀川市;西接旅遊勝地沙坡頭。歷史上,寺口子因其所處銀南之門戶、衛寧之屏障的地理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現如今,得天獨厚的地理地形和悠久的典故傳說又使寺口子成為旅遊勝地。

險、幽、奇、絕的自然風光使寺口子得以獨秀天下。要說險,過了黃龍橋的人自會體驗到什麽叫險的滋味。下面是幾十米的山溝,而懸橋寬僅一米多,長有30米,用木板鋪就,兩頭坡陡勢危,由天梯鐵欄通接。走在懸空橋上鐵索晃晃悠悠,使人步履蹣跚的那種感覺,那叫險!

要說幽,過了懸橋,翻過山頭,古交通要塞寺口子溝裏去漫步,溝壑間駐足,古剎名庵之上憑欄,一種遠離都市、走入歷史,融入自然的回歸感使人生發許多感慨。還有濤濤林海,潺潺泉水……

寺口子有奇險雄美的“寺口大峽谷”、“靈仙谷”,怪石嶙峋的“石匣子”。“石匣子”奇觀雖規模不如雲南的石林,但怪石連綿起伏,有的突兀聳立,有的光滑如鏡,神態各異,天成妙趣。出“石匣子”,迎面山巒像是一代偉人毛澤東靜躺在天地間,不由得令人稱奇。“偉人山”東行約一公裏,但見峰高千韌、百孔千瘡、巍然屹立、筆陡如削的丹霞絕壁,“點睛之筆”的奇絕之景又呈現在眼前。

寺子口西線景區的丹霞絕壁有著大氣磅礴、非凡的氣勢。輕輕拍一下掌,便會傳來如雷的回聲,若是縱聲高吼,則回音如雷霆萬鈞。這裏是天然的攀巖場,是勇敢者絕好的競技場。走出西線景區,妙趣天成的“神仙右腳印”便在東線景區的入口處迎候。

寺口子有著悠久輝煌的文化沈澱:西漢名臣蘇武持節牧羊十九載,其事跡感人肺腑,催人淚下,“蘇武斷橋”、“蘇武棲身石窟”等遺跡在這裏不勝枚舉;宋代楊家將的故事在這裏婦孺皆知。有些鮮載史冊的歷史傳說、典故在寺口子千古流傳——楊彥景大戰西夏、兵困柳州,“米缽生金”使三軍解厄……

寺口子地图
 地图:
寺口子交通
 交通:

可在中衛汽車總站乘坐到宣和鎮的汽車,票價6元,車程65分鐘,下車後包車前往景區,拼車15元/人

已经输入0个字 我有話要說:
表情
最新點評(0)
  • 2013-12-13 00:00 遊客 發表:
    寺口子是集險、幽、奇、絕於一體的自然風景旅遊區。現如今,得天獨厚的地理地形和悠久的典故傳說又使寺口子成為旅遊勝地,遊客非常的多哦
  • 2013-11-28 00:00 遊客 發表:
    在寺口子, 可尋蘇武牧羊的足跡. 亦可體會他的艱辛,困苦和忍辱負重. 登上懷漢亭,當看見連綿的祁連山脈時, 驚嘆不已,美不勝收.
  • 2013-11-27 00:00 遊客 發表:
    這裏得天獨厚的地理地形和悠久的典故傳說又使寺口子成為旅遊勝地。它以險、幽、奇、絕的自然風光而獨秀天下。到過這兒的人 無一不贊美它的美~~
  • 2013-08-08 00:00 遊客 發表:
    山路險峻,但風景奇妙、秀麗、壯觀、每登上一座山頭都有一份新的驚喜。個人覺得比沙坡頭還要好玩!
  • 2012-09-21 00:00 遊客 發表:
    寺口子現在門票漲價了,兩個景點一起捆綁銷售80元。裏面索橋還要另外買票30元,再說裏面也沒有多少看的,本人認為大老遠的跑去不值!
  • 2008-12-27 00:00 遊客 發表:
    現為寧夏著名旅遊風景區、西部攀巖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中衛寺口子,據說古稱北海,修建有蘇武廟等人文景觀,當我們一行驅車200余公裏,來到這裏時,大家不約而同的想起了固原須彌山下的寺口子,想起了寧夏與甘肅的“皇甫謐”之爭,也想起了2007年蘭州大學學報上關於蘇武牧羊故地北海在地理位置上的爭論。那麽,歷史上的北海究竟在哪裏呢?中衛寺口子散記 謝瑞 文 寺口子與“四口子” 中衛寺口子因民間故事“四口子”而聞名。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位秀才娶了一輕美貌的女子,兩人相親相愛,婚後不久女子即懷孕。女子是個孝順之人,看著肚子裏的孩子一天天長大,而娘家又路途遙遠,便擔心等生了孩子後沒有時間回娘家省親,就尋思著讓秀才牽著驢,駝自己回一次娘家,探望一下自己的娘親。秀才也是知書達理之人,見妻子有這樣的想法,早早收拾了一番,第二天天還沒亮就把同樣大腹便便的草驢牽出來,在驢背上鋪了一床褥子,扶妻子騎上去,自己牽著驢,出村向嶽父家趕去。他們走啊走,走到正午的時候,來到了一山口處,妻子實在口渴難耐,便吩咐秀才找點水喝。秀才扶妻子下了驢背,安頓好,拿了水具去尋水。走出很遠了,突然聽見了妻子恐懼的尖叫聲:“啊呀,山動了!”那秀才回頭看時,只見妻子和草驢剎那間被壓在了山下。秀才悲嘆道:“我的四口子呀——”。山谷內回蕩著“四口子……四口子……”,聽到的人一傳十,十傳百,時間久了,人們就把這兒叫成了“四口子”。因山後有一寺與山口相對,故又稱“寺口子”。 因路況不熟,我們在快日落時才來到位於中衛市宣和鎮境內,距中衛市約50公裏的寺口子,從聳立在寺口子景區入口處的牌匾上,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文字介紹:寺口子,古稱北海。南依香山重嶂疊黛,山道奇險。因其所處銀南之門戶、衛寧之屏障的地理位置,北臨衛寧平原,大河中流,平疇萬畝,塞上江南風光無限;東望西夏古都銀川市,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為鎖扼固原、平涼、西安等地的咽喉要道。這裏典故、傳說很多,大都有跡可循;近代軍閥藩籬、綠林營寨所遺棧道碉堡比比皆是。得天獨厚的地理地形和悠久的典故傳說又使寺口子自然風景區在近幾年裏成為旅遊勝地。寺口子歷史悠久。聚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兩大地質特征為一身,風光旖旎,文化底蘊及其厚重,是西北地區不可多得的旅遊資源,並且在近幾年被開發成中國較為理想的攀巖基地之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們在西景區看到的人文景觀,大多與蘇武出使匈奴被囚禁時,長達十九年之久的牧羊生活有關,如牧羊所用的圈羊石窟、棲身石窟等,亦有蘇武廟等寺廟建築,被冠以“歷史博物館”之稱。 寺口子與“北海”之謎 西漢時期出使匈奴的蘇武持節牧羊北海的故事千古流傳,但因古書中關於北海地理位置的記載極少,且都沒有確切的方位註釋,蘇武牧羊故地北海所指何處,在歷史上似乎一直不大清楚。學界普遍認為應該在今俄羅斯境內的貝加爾湖地區。寺口子聚集了中衛境內的兩處石窟,一處在寺口子溝道西北側山腰,名睡佛寺石窟;另一處在溝道東側的南山腰,名蘇武廟石窟。蘇武廟石窟與西邊的睡佛寺隔溝相望。我們沿著—條寬一尺余,高不及 1.5米左右的盤山槽徑攀爬到盡頭。這裏的空間逐漸寬敞,而石窟是利用這種自然形成的巖壁開鑿的,並且修建了廟宇。石窟分內、外兩室,中間有人工開鑿的巖洞相通。外室大概5平米大小,塑有蘇武手握使節的坐像一尊,神態逼真,似在極目遠望,大概表達的是蘇武在匈奴被拘禁期間對祖國的思念之意。兩側塑有羊3只,狗1只,作嬉鬧奔逐態。石窟內室較大,有30平米左右,頂高約3米,向西開有一小窗口,設有供台,塑有神像多達二十八尊,依巖洞的走向、巖壁的形狀而高低錯落排列,有龍王、山神等。國內大多數石窟均為佛教弟子開鑿而成並遺留下來的,而此蘇武廟石窟恰恰相反,是一處道教活動場所。 寺口子因有蘇武廟,被宣傳為“古稱北海”是否有確鑿的依據,不得而知。蘇武廟據文獻記載,是明洪武年間修建的。朱元璋的第十五個兒子,慶王朱旃來寧夏就藩時,在寺口子一帶香山設牧馬場,養馬牧羊,建蘇武廟,以保佑畜群平安。 清代時,一位叫黃恩錫的中衛知縣在遊覽了寺口子蘇武廟後,認為蘇武廟的創修及“蘇武斷橋”的傳說應為後人附會之舉,還專門為此題詩並作序:“中衛山民多牧羊為生計,其報祀則祭蘇典屑國。余過香山寺口,山半有蘇武廟,俗傳緣為肉身泥成者,不知何人假托,野老言之津津,欲辯其妄。”並有絕句一首:“破廟寒山野草風,牧羊猶解祀蘇公。漢廷自返羈臣節,笑把荒唐問野翁。” 由此看來,蘇武到底在匈奴囚禁的十九年中到沒到過此地,在史籍、誌書中均沒有過明確的記載,更是無從考證。但這美麗的傳說卻反映了人們對愛國誌士的緬懷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固原寺口子 寧夏除中衛寺口子之外,還有一處名叫寺口子的地方,在今固原以北余55公裏處的須彌山下,也是因民間傳說故事“四口子”而得名,更是一處隋唐時期的重要關隘——石門關所在地。但與中衛寺口子的傳說不同的是,須彌山這裏的民間傳說故事因回漢兩族人民長久以來的雜居,被賦予了兩種版本,且都帶有明顯的宗教色彩。 已被列為寧夏回族自治區一級保護文物的固原寺口子隋唐石門關遺址,站在須彌山石窟大佛雕像的側面,就可以看到它古老而滄桑的雄姿。據史書記載,石門關,隋朝即設此關,唐為原州七關之一。是隋代突厥南下中原的要道,也是隋朝進擊和防守突厥的重要屏障。這裏還是絲綢之路東段北道必經之地,隋唐時期尤其重要,影響較大的如隋開皇三年(583),突厥兵40萬南下,就是由木峽、石門二關越過六盤山而侵入內地的。宋、夏對峙時期,石門關以東築有平夏城,後改為懷德軍,仍是西夏軍隊進入固原的要道,宋、夏曾在這裏多次發生過戰爭。 北海究竟在哪裏 2007年,蘭州大學教授、名譽院長任繼周與張自和、陳鐘等三人聯合署名在蘭州大學學報上發表了《蘇武牧羊北海故地考》一文,提出了蘇武北海牧羊故地在今甘肅省民勤縣的“新發現”,從學術角度上排除了蘇武牧羊故地北海在貝加爾湖和寧夏中衛、河北河北豐寧的可能性。隨之,許多報刊紛紛轉載或刊發報道,網上更是炒得沸沸揚揚。有意思的是,此論一出,不但遭到了激烈地反駁,且反駁之人所引用的典籍與任繼周等人論證北海就是今甘肅的民勤縣所引的典籍,竟然相同。 《蘇武牧羊北海故地考》的論據之一《民勤縣誌》裏關於“蘇武廟”、“蘇武山”、“蘇公祠”、“蘇武牧羝碑”等的記載文字。該書為馬福祥等人於1926年(民國15年)撰成,1970年被台灣成文出版社出版。其他論據則出自《漢書·李廣蘇建傳》、《水經註》、《元和誌》及《陜西行都司誌》等古籍。認為古北海故地應在今甘肅民勤縣的白亭海。因那裏有年代久遠的蘇武廟為證,有現存於縣博物館院內的蘇武牧羝碑為證,有相關的文獻資料記載為證。任繼周等人作出這樣的考證後,肯定也想到了會有人反駁,但肯定沒有想到會有人用同樣的論據來反駁他們的觀點。 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反駁者顯然要比任繼周他們所花費的功夫大得多,不僅仔細閱讀了任繼周等引論的典籍,且將這些典籍成書時引用的原著、古書等徹底查閱研究了一遍,明確指出任繼周等人的考論是站不住腳的。另外,他還指出任繼周等人在引用這些文獻時,大多忽略了典籍中的“相傳”或“俗傳”等代表了沒有任何可考證依據的詞語,如《大清一統誌》卷206《涼州府·山川》“蘇武山”條載:“蘇武山,在鎮番縣東南三十裏,山右有蘇武廟,俗傳為蘇武牧羊處。”上述文獻記載均明確載有“相傳”或“俗傳”字樣,顯而易見系據民間傳聞而載錄。而任文所據之《民勤縣誌》中關於蘇武廟及牧羝碑的資料系抄自上述諸誌,而且也明確載有“相傳”字樣。並且蘇武牧羊北海故地在今甘肅民勤縣,因而今民勤縣的歷史地理沿革及其在西漢武帝時期的歸屬權則是考證這一問題的關鍵。但早在元狩二年(前121年),最遲在漢武帝天漢二年(99)之前,宣威東北面的武威和西北面的居延已經是漢朝所管轄下的一個縣。這也更加充分說明了自漢武帝太初年間始,今武威民勤之地已經是漢朝統治下的一個縣,根本不是匈奴的轄地。 朝那縣與皇甫謐之爭 皇甫謐文化源遠流長,蘊涵博大,是我國歷史文化苑囿中的一朵奇葩。家喻戶曉的成語“洛陽紙貴”就是由於他的一篇美文而產生的。弘揚皇甫謐歷史文化,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歷史上有兩個朝那,且分屬寧夏和甘肅,雖然甘肅深知自己的“東朝那”非寧夏的“朝那”,但因皇甫謐極具旅遊開發價值的人文資源,還是和寧夏爭奪起了“皇甫謐”。在寧夏與甘肅兩省區發生的“皇甫謐事件”中,被譽為中國針灸鼻祖的皇甫謐的出生地被甘肅人移植到靈台之後,讓古朝那所在地,今寧夏彭陽縣的人民震驚不已,也在中國名人搶奪戰中尤為搶眼。如果蘭州大學教授、名譽院長任繼周等人的論證過程真的如反駁者所說,忽略了文獻古籍中相關詞條前的“俗傳”、“相傳”等字眼,或者片面的,有目的性的用以增加其論證的可信程度的話,那麽在“皇甫謐事件”中,甘肅的學者們為了證明皇甫謐就生活在今甘肅靈台而羅列的那些證據,是否也會有“忽略”之嫌疑呢?常言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無論是皇甫謐曾經生活在今固原彭陽縣的這個“朝那”,還是生活在甘肅靈台的那個“東朝那”;無論蘇武牧羊故地北海在今俄羅斯境內的貝加爾湖,還是寧夏中衛、河北的豐寧,或者其他什麽地方,即便是甘肅也的確將這兩處地方經過一番“爭搶”,“據為己有”,皇甫謐生活在朝那不可改變,北海在貝加爾湖也不可改變。 我們在飽覽了寺口子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後,每個人都沒有說話,大家沈默著走向山下,但內心卻充滿了釋然與安靜,關於寺口子到底是不是蘇武牧羊的故地北海,早已被我們拋在了腦後,大家沈浸在夕陽輝映下的美麗景色中,心情也愉悅了許多。 此時,晚霞與景區的丹霞地貌所煥發的絢爛相映成輝,村莊之上已是炊煙裊裊,大地被無法言說的厚重所包圍,生活在這裏的,這些被典故與傳說籠罩著、豐富著並激勵著的人們,他們和諧而安定的生活在自己的家園。當我們的汽車駛離中衛寺口子旅遊風景區,漸漸遠去在北返的路上時,沿途村落中升起的萬家燈火,默默的送我們離去,那麽安然……
  • 5661人想去

  • 16322人去過

想去 去過
更多 相關遊記攻略
全部景點 周邊景點
更多 周邊特價度假產品
更多 周邊酒店推薦
更多 來過這里的還去過
你可能會喜歡
目的地分類導航

國內熱門

國外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