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鐘鼓樓,聳立在酒泉市十字街中心的一座磚砌高墩上,為三層木結構的塔形樓,雕梁畫棟,古色古香,雄偉壯觀。鼓樓下有四門通向東南西北,行人車輛可以穿行。門上分別題有“北通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南望祁連”、“東迎華嶽”、“西達伊吾”(哈密),貼切標明了酒泉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意義。 鐘鼓樓創建於東晉穆帝永和年間(公元346-353年),是前涼政權酒泉郡太守謝艾主持重修的酒泉城(時稱福祿縣城)東城門。也叫“譙城”,即為守城戎卒打更巡邏、報時、防寇報警的地方。現今的鐘鼓樓,連通基座在內,三層木樓通高24米,周長112米,正方形,上小下大,是清朝光緒31年(公元1905)重修的。登樓可北眺茫茫沙漠,南望綿亙祁連。 |
我去的時候因為要去嘉峪關,在等車的時候只看了四個門中的南、西、北三個門不知道東門上寫的是什麽,於是回來的路上我就問當地的出租車司機,沒想到他也不知道,我就“威脅”說不知道就不給錢。結果人家就拉著我圍著鐘鼓樓轉了一圈,才看見東門上原來寫著“東迎華嶽”。四個們上寫的東西仔細想想很有意思。 |
以前看了劉心武先生的小說《鐘鼓樓》,這次到了個同名的地方,還真是覺得有點小說中寫的意思,呵呵,不知道劉先生是不是按這個為原型塑造的,不錯不錯。 |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