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樓位於昭通市南郊鳳凰山西麓,距城約2公裏,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由恩安縣知縣沈生遴建。 沈生遴是清代任職昭通的府縣官員中的一位頗有政績的官員。當時昭通連續幾年大旱,民生艱難。沈生遴便上山下鄉走訪民眾,踏勘改善農業灌溉的辦法,興造一項水利工程。完工後,在閘埂上建起一座三層樓閣,樓雖不高,但四周有山有水、有長堤柳煙、萬畝田疇,便有了卓然大觀的勝景。這就是望海樓。 鹹豐年間,望海樓毀於兵燹。光緒年間,邑紳楊履乾以望海樓是昭通風物勝景,倡議並籌資重建。在樓前增設屋宇,添置回廊,護以圍墻,樓前東西兩橋上修蓋亭子,四圍培植花木。望海樓又成為山色清幽,花木成蔭,小橋流水,蔚然深秀的好去處。樓門題寫楹聯:“萬千氣象滿垌野;楊柳樓台接鳳凰。” 望海樓不但是昭通的風物勝景,也是中共昭通地下黨早期革命活動的紀念地。1929年初,受中共雲南省工委的委派,省工委委員到昭通傳達省工委《加強農村工作的指示》,傳達會議就在望海樓內舉行。此後,中共昭通地下黨的同誌常以郊遊為名,到望海樓進行工作聯系。 |
乘坐3路公交車可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