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公祠坐東向西,面對大川,祠下邊便是210國道,杏水從祠前緩緩流過。當年這裏曾是一個石灣,傳說大文學家、大詩人杜甫來延時曾在這裏枕鞋夜息,後人便依勢鑿窟建了祠堂,以示紀念。 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暴發的“安史之亂”把時任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杜甫拋入了社會的最下層,他只得攜子挈婦,與民眾一起開始了逃亡的生涯。杜甫在逃亡途中,曾兩次走過現在的延安,這是他一生中所經歷的重要事件,使他更加了解民情民苦,並在詩作反應出來,如《三觀水漲》、《晚行口號》、《玉華宮》、《避地》、《得舍弟消息》、《羌村三首》、《北征》、《彭衙行》、《喜聞官軍已臨賊境》、《收京三首》等。延安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把他在延安經過的川道取名為“杜甫川”,並在他睡過的地方建起了“杜公祠”作紀念之地。 |
從市內乘1、3、11、12、18路公共汽車均可到達。 |
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暴發的“安史之亂”把時任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杜甫拋入了社會的最下層,他只得攜子挈婦,與民眾一起開始了逃亡的生涯。杜甫在逃亡途中,曾兩次走過現在的延安,這是他一生中所經歷的重要事件,使他更加了解民情民苦,並在詩作反應出來,如《三觀水漲》、《晚行口號》、《玉華宮》、《避地》、《得舍弟消息》、《羌村三首》、《北征》、《彭衙行》、《喜聞官軍已臨賊境》、《收京三首》等。延安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把他在延安經過的川道取名為“杜甫川”,並在他睡過的地方建起了“杜公祠”作紀念之地。 |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
15條點評